自小弟近期接受一個網台訪問之後,多了不少新朋友pm我,大多數都指從那天訪問的內容得到啟發,十分感恩。也有部分朋友直接了當地問如何價值投資、食息、儲資產等,能答的都盡量答吧。
記得有人問一些實際操作的問題,指自己想月供股票,知道選股是月供股票操作的一大關鍵,問如何保證自己沒有出錯,應該做甚麼?多久檢視一次?出錯與否又應該如何定義?
對於這類提問,回覆都只能三言兩語,指這是心法,不是三數個對答就能解答,建議回看小弟文章或著作,能吸收多少就多少。其實若真的花時間細閱,除了文章有啟發外,大概會發現所有類似的問題都被討論過。
想起「一萬小時定律」,這可能是我心中所想。這定律來自一位作家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努力一萬小時之後,任何人都可以於某範疇從平凡變成超凡的」。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小時。簡單計算一下,若做一個全職工作,一星期工作40小時計,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大約需要5年。若只是興趣玩玩,一星期玩20小時,就要10年。這個定律都頗合理,經歷過這些年期後,對事情的感覺的確不一樣。
相信投資理財亦有這個一萬小時定律,只要多留意、多鑽研,到達一定的時數,普通散戶也慢慢變成一位投資專家,即使沒有極之輝煌的成績,至少要避開嚴重損失亦不難。
問題是不少人未有經歷過一萬小時,但又希望可以上網問三兩個問題,就能得到確切答案,主要希望不用想太多,跟著去做,自然有好回報,這心態有點危險。
自問投資理財與寫文章分享都有十多年經驗,即使這樣,今時今日亦會有出錯的情況,但我絕不太介懷,因為強如巴菲特亦不斷出錯,誰能確保有一個永不出錯的投資方法呢?
不少人希望從「專家」身上問問,得到答案,這是小聰明,但要成大器則不可行。今天開始,好好學習,五至十年後可以成為專家,只有自己最清楚自身情況,把自己變成專家才最可取。
相信平日很少看見有專欄作家在說這些東西,若人人都是專家,還需要看「專家」嗎?最好養著一班不假思量的讀者,每天追逐「專家」的活動,每天餵養沒有營養的貼士,這最有生存價值。然而,這都不是我考慮,這類「倒米」文章都是真心話,希望幫到大家吧。
此文同見於《經濟通》的《財識兼收》專欄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9年1月10日星期四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有緣於標竿兄的新書分享會上認識一位年近五十的blog友,就叫她W小姐吧。當時覺得她聽到了價值投資時很醒神,似有很深啟發,學習態度亦十分積極。近日,她似悟出了另一種投資方法,是短炒美股,炒動量,完全不一樣的方向!她還斷斷續續錄了共超過一小時的說話留言PM我(fb會自動斬成每條留...
-
話說家中把魚缸放在窗邊,雖然上班前多會拉下窗簾以免陽光照射,但每隔兩三週都會長滿青苔,所以不時都會清洗一下魚缸。我喜歡拿一些沒有用的信用卡來「摑」魚缸的玻璃,然後換過濾棉,搞定後就開動過濾器,一般隔天整缸水就會變回清水,很少需要換水。
一直看止凡兄標榜自己的文章「悶」,今次重話係「倒米」文章,可是睇止凡兄blog的人數卻越來越多,哈哈😄
回覆刪除重質不重量,有質素、有修養、有內涵、會分享、好交流,這都比數量重要噢。
刪除我覺得這個 Blog 是一個圖書館,擁有很好的閱讀氛圍 :D
回覆刪除「氛圍」,近年內地用語,我們以往好似多用「氣氛」,哈哈。
刪除很有感覺,五至十年後可以成為專家,只有自己最清楚自身情況,把自己變成專家才最可取。
回覆刪除也希望多些人能像小弟般受到止凡兄啟發,止凡兄功德無量,哈哈😄
不用說成這樣,只是大家有緣,於這年代在網上相遇,相互影響著。
刪除學習投資之時同時也學修養,其實十分重要。
回覆刪除價值投資者,尤其長線的,性格大多數都比較好,追求內涵,這是我的觀察。
刪除其實,相對問止凡兄Number,我更喜歡投資有困擾時看下止凡兄的blog,番看一些舊文,多少會會有點像在繁忙中仍能嘆一杯茶的感覺,心情平伏了就較少亂下決定。
回覆刪除正所謂財不入急門,心急其實價值投資法並不太適合你,因這本就是一種既悶但又可慢慢品味的一種投資方法,心急的投資者可先玩玩波幅操作,學學技術圖表,因這過程會更有刺激感,到有天鳥倦歸巢,可能再重投價值投資也不遲。
誰沒年輕過?誰不想趁年輕時一朝發達的夢?够膽够年輕,正所謂膽正命平,試沖一下也是很值得的,因有些事情與其言教,不如身傳。
「繁忙中仍能嘆一杯茶的感覺」,我喜歡這個形容,謝謝。
刪除的確,人的天性愛刺激,有賭性,所以講緣份,強求不來。
其實所謂“一萬小時定律”並不能使你成為專家,還差得很!假如你能鍥而不捨地持續在每一方面下功夫學習與練習,你大概可以靠這一萬小時所積累起來的知識與技能去吃這一行飯。如,學習與練習鋼琴一萬小時,你可能考取了皇家學院的9級或10級,你可以教琴或去餐廳演奏賺錢。但距離“專家”則深遠,鋼琴家需要持續每天練6到8小時,從小練到大起碼十幾年,還要參加大比賽勝出第1名才可能。像李雲迪就是一個例子。他的同門師姐陳薩兩人都長期在但昭義教授門下學藝,同參加十四屆蕭邦鋼琴大賽李雲迪得了第1名她卻只得了第4名,兩人的日後發展便大不相同!
回覆刪除一般言之,從大學、研究所碩士、博士,大概花在研究上就需要一萬小時,得了一個博士學位,只表示你能吃這一行飯而已,要成為專家仍需不斷努力到三、四十歲才不能在你所從事的那個領域頭角漸露。並不容易!
Ch兄對「專家」的要求真高,哈哈。
刪除學投資理財就更難,因為很多人花了非常多的冤枉時間在歧途上而不知返!我把投資理財的書籍就投資理論、實戰以及績效去考察那些教人投資的論著。大致上可分四類:
回覆刪除一、絕大多數是無用的。經不起實戰檢驗,毫無戰績可言。巴菲特10歲時已經把他家鄉奧馬哈市市立圖書館的“投資”書全讀過,有些還讀了兩次,照著動手畫圖等,完全沒有半點用。直到19歲讀到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才改觀!
二、有一些用。都是叫人買進指數基金,被動投資,績效略低於大盤,因為需要支付“不高”的手續費。這批人中最佳的是John Bogle,他所寫的每一本書都可以讀,寫得最好的是2009年的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Fully Updated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但他的功勞最大的是在1975年創立The Vanguard Group以及世界上第一個指數基金。他雖然鼓吹被動投資,但對價值投資學派的大宗師John Keynes, Benjamin Graham與Warren Buffett的投資理論與實踐非常敬仰,不敢有半句不恭之詞。另外還有三位,分別是Charles Ellis, William Bernstein與Burton Malkiel。Charles Ellis早於1975年之前即提出被動投資,可能是第一個提倡投資指數基金的人,而當時美國市場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指數基金!他的Winning the Loser’s Game可以讀,但他自己的資金卻大多數委託主動投資的價值投資者John Neff去管理,績效斐然!Bernstein本職是一位精神內科醫生,但在金融學方面的知識幾乎無人能及,他所寫的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與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寫得很好,前者還在書後推薦價值投資者Christopher H. Browne的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與Benjamin 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二書,但後來寫的好幾本書就跟Burton Malkiel的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樣,一說到價值投資(基本面分等等析),總是拿巴菲特與彼得林奇來說事,意思是說世界上沒有幾個巴菲特與彼得林奇,而且他們靠的是運氣,你看,彼得林奇後期投資績效就越來越差,只好結束他的基金!Burton Malkiel還故意歪曲Benjamin Graham晚年的一段談話說Graham晚年也贊成有效市場假說!他的書可以讀,但你真的照著他所說的穿著他特製的漫步鞋去華爾街漫步的話,投資績效就僅僅略低於大盤,而遠遠達不到下面一大串價值投資者!
三、有用。如Jermy Siegel的Stocks for the Long Run與The Future for Investor,Daniel Kahneman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Robert Shiller的Irrational Exuberance與Animal Spirits,Richard Thaler的 Misbehaving等。
四、非常有用。從Benjamin Graham的Security Analysis(1934)與The Intelligent Investor(1949),John Keynes的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1936),Philip Fisher的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1960),John Templeton,Warren Buffett,Charlie Munger,William Ruane, Irving Kahn ,Walter Schloss,Christopher H. Browne,Peter Lynch,John Neff,Seth Klarman等等等等……一長串,不少於30人,他們的論述與著作,實戰以及績效,都異常精彩!最大的特色是:長期打敗大盤。最厲害的是Benjamin Graham與John Keynes,他們的投資歷史都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1929年的大蕭條。在大盤整整下跌了89%後再重新出發,發展出與奠定了兩套偉大價值投資理論,而巴菲特正好集這兩派理論與實踐之大成!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大盤整整下跌了89%的Benjamin Graham與John Keynes,在投資歷史來說,屬於運氣很不好的人。但仍能長線打敗大盤,真是厲害!投資有沒有運氣成分?當然有!所有奉行價值投資的人都沒幾個遇上兩次世界大戰與大盤整整下跌了89%,你能說不是很好運媽?假如你一開始就專門研讀第四類“非常有用”的書,瀏覽瀏覽第二類“無害”與第三類“有用”的書,避開第一類“有害”的書,那你的運氣又提升了非常之多,對吧!
閱讀的運氣,這個觀點很有趣,多謝分享。
刪除香港人乜都要快,你快啲話我知點搵到最多的錢,快啲賺第一桶金,最短時間內達成財務自由,我都經歷過這些人,如何最快賺第一個一百萬,到最後發現最快是娶個有錢老婆
回覆刪除哈哈,當他們發現你沒有「一點即通」的方法後,就會離開,頭也不回。去了哪裡?你懂的。
刪除有時除左錢之外,股民仲會追求刺激感,成功感,安全感.
回覆刪除而很多古惑的專家就走這中介人的角色從中取利.
所以很多時都告誡自己儘量不要被波動影響情緒,
按計劃執行買入策略,分配好組合平衡,不作胡亂炒賣.
親身完成後,發現比想像中困難得多,這條路真心不易走.
說易行難,真正做到回看才明白。
刪除「一萬小時定律」令我諗起男兒當入樽入面, 安西教練要櫻木射二萬球既訓練, 就算天才都要經過反覆練習才會成功.
回覆刪除打藍球都可以化出一種感覺,手感很重要。
刪除除了「一萬小時定律」,我想分享 查理·芒格推介既多元思維:
回覆刪除芒格投資的所有工具是指將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等,而具體到《 窮查理寶典》中,芒格極為推崇的就是以下的幾個: 複利原理、排列組合原理、費馬帕斯卡系統、決策樹理論、會計學、複式簿記、品質控制理論、後備系統、斷裂點理論、理解品質概念、誤判心理學、微觀經濟學、規模優勢理論。
這個很經典,是極高境界,絕不容量。
刪除這個可能是唯一方法化解股票有藝術性的問題
刪除藝術性也不是什麼問題吧。
刪除多思考他人觀點,可以大幅減少起步組織的時間,剩下的還是反覆受考驗與修正。問號碼或目標價的,其實要的是安全感,但安全感在判斷上其實起不了實際作用的。只是安全感大有需求,所以也大有供應。
回覆刪除有時候我也會警覺會不會自己把基本原則當成不能動搖的信條,而被自己的安全感瞞騙。投資的本質就是面對不確定性。
T
市場上有不少「專家」都可以給予這種安全感,這與投資成績無大關係。
刪除我很同意止凡兄,投資智慧應該是長年累月慢慢浸返來,好似學功夫一樣,速成法往往導致基礎不夠
回覆刪除我喜歡這個「浸」字,好形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