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3年600倍回報的投資方法

看見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想到Bitcoin或騰訊之類的投資,其實非也,是一位讀者上星期與我飯局時所提出的投資方法,這個回報是他作股票投資的親身經驗。




讀者叫AC,大概比我大十年左右吧,已經看了我的文章多年。話說他看到小弟早前一篇《爸爸的浪漫》之後,很有衝動想約見我談談,分享一下他財務自由的故事與及一些回饋社會的機會。有機會能多交一位朋友,更是我的長期讀者,當然十分樂意。

AC中五後往美國讀書,畢業後繼續在美國工作,他是IT人,在矽谷當工程師,一過就二十多年。95年時,父母以25萬美元購入物業,當時因為計過供款不高,可以分30年供,每月只供幾百美元,絕對可以負擔,所以即使可以full pay,但仍借10萬美元按揭,拿來炒股票。以這10萬美元作本,靠消息炒賣,好快他就將10萬變為。。。0,這是萬幸,因為他當年有接觸孖展,不是負數已算好彩。自此他不常接觸股票,太太亦不許他持太多閒置現金。

2009年回港前,因為一個與前老闆的普通交談而悟出一個道理,令他對公司前景有所啟示。這一點對投資非常重要,而他一直把這點子留在心中。

這個點子沿於公司老闆隨口一句話,他指其實公司請不請人,主要看公司前景,如果有錢賺,自然會請人,無錢賺,就不會請人,甚至炒人。

其實公司管理層中能接觸到公司財務的幾位人士,一定知道公司財政狀況如何,賺錢蝕錢一早就知,對於行業及環境的預測亦有所感覺,所以於請人策略中會相應作出調較。

這代表一家公司請人多寡,員工人數上落,其實某程度上反映了該公司的業績,而這可能比所有局外人的分析都要準確,因為局外人只能看見上一季的數字,而以這方法就可以透過公司動作估計局內人看到的數字。

他曾經向不少朋友提出這個概念,不時會得到負面意見,例如不少公司都會作假,扮請人。他強調這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還要配合多方面的數據,也要看公司本質。

隨著他跟不同朋友討論過,與他一起投入這個數據分析的總共有三人,他們多是前同事,四個人分享數據,互相討論及總結分析,卻不是一家公司,只是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人行必有我師,四人一起賺錢更易(這一句是我作的),當他們分享過後,就各自各投資,動用的錢也是各自各的。

所以很有趣地,四個人回報情況各異,賺最多的是AC。2014年由儲蓄起來的1萬美元開始(本金小,因為太太是財務大臣),頭一年已經變為30萬美元,到2017年達到600萬美元。而四位之中,有位是前公司經理,回報也不錯,有10多倍。反而其中一位對數字最敏感、對處理數據最有興趣的前同事,回報卻只得每年10%左右。

對於這樣的回報率偏差,他也不明原因,有時候,即使四人一起確認同一支股票,他買會賺錢,朋友買可以蝕,要解釋的話,只能說時機、注碼與心態吧。有時前同事贏面大會縮、輸面大又捨不得走,對注碼控制得不好,或因此出現如此結果。又或者,如AC於飯局中多次提到,這可能是神的安排。

當然,我也有問問他操作如何。他多是做trading,會買入,也會沽空,所買的都是美國科技股,所投資的公司都要有相對大的交易額,每天至少有30萬股成交量。主要是預期公司將會公佈業績的好壞,若他們所得出的結論與市場的預期有很大落差時,他們就會出手,待公佈業績後就會獲利。

例如某公司一向業績平平無奇,每年業績差不多,這季度甚至市場覺得它有所倒退,但若他們看過手上數據,預計到這家公司所出的業績將會很好,應該能令市場「跌眼鏡」的話,他們就會買入,到公佈業績後,市場發現其業績超過市場預期而令股票急升,他們就會獲利離場。

按這個投資方法,經驗告訴他沽空比起買入能賺得更多,即找到公司業績比市場預期為差的股票會出現更大波幅,因為恐慌的連鎖反應相對較大,即「沽冧市」比「買煙花」賺得更多更快。

我問問他有沒有代表作,他分享了一個代表作,是一個買盤。他早前於NVIDIA的業績期前買入了300萬美元,當它一出業績,正如他們所想,超乎市場預期,其股價一天大升3成多,一個散戶,一個deal,一天時間,大賺100萬美元,嚇死人。

這個代表作的重點是投入金額高,以前他都會用槓桿,身家暴漲了之後,他都不用槓桿了。財務自由的他,已經拿出部分資金找穩當地方「泊錢」,如買入大藍籌、公用股,或投資親友的一些內地建設項目。正正由於早已取回不少贏利,所以才會一下子落一個300萬美元的買盤,本來一個一百幾十萬美元的買盤會令他睡不著,但今天300萬美元買盤都不滴汗了。

討論過AC的投資方法,有幾點大家需要注意的。首先,這個方法需要相當多時間去處理數據及分析,他與幾位拍檔已是研究多年,談到怎樣避開「假請人」的方法,他隨意已經說到很多需要看的資料,如該公司是否有收購合併?往日請人有多真實?往日人數多寡與其業績反應是否有關聯?並不是單單指某公司多請300人就是好的。

其次,大家別以為可以簡單拿個冧巴就可以,他也提到,四位拍檔,分享同樣的數據,分享同樣的研究,所得出的回報率都相差甚遠,或許需要配合不少內功心法吧。

第三,他所投資的其實是他熟識的領域,20年來所有trading都集中於美國科技股,他於這個領域工作20多年,可見的未來科技世界是我看不到的,懂得運用自身的強項。

第四,2014年至2017年期間,在美國科技股市並沒有很嚴重的大事發生,沒有股災也沒有短線爆升,於這平平無奇的時期也可以有這樣的回報,相信這個投資方法算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法。相對一些賭單邊、發國難財、金融海嘯沽債一名驚人、又或者騎著Bitcoin與騰訊的大升浪之類,此方法更完整可閱。

第五,600倍的回報結果很多時是來自後期的回報。第一年30倍是十分驚人,但實際金額都只是30萬美元,而後期投資金額越來越大,一天就能賺到100萬美元。可見每套方法都是萬事起頭難,需要時間去累積經驗與驗證可行性。

第六,風險上也有不錯的考慮,包括所運用的資金是閒錢、後期沒有再做槓桿、所選的是熟識的領域、投資的股票要有充足的成交量等,算把風險管理得很好。

第七,他最聰明的地方是賺到了可觀財富之後,懂得防守、保本,計算財務自由所需的現金流,抽起部分資金投入穩當資產,令自己「上岸」。這動作聰明之餘,其實不容易做得到,因為人多是貪的,三年賺得600倍,全力再去,多三年不就是數十億嗎?事實證明,不貪的心態,反而得到更多。

第八,他多次提到神的引領,因為他自問投資不是太叻,很早期讓他輸清,當時感到損失嚴重,但回頭看只是小數目,若不是那一次,他可能今天仍與大部分身邊朋友一樣地聽消息投資。誤打誤撞讓他領悟到方法,誤打誤撞又遇上了財務自由這概念,令他考慮保本,從而更放膽進攻,反而賺得更多。很有趣,他與朋友談及財自概念,不少總是接受不來,連討論每年的支出數目都鬧得面紅耳赤,有時實在講緣份,或真的是神的引領。

第九,勇於嘗試,屢敗屢試,不斷學習。20多年trading,19年都是硏究不同投資方法而止蝕離場,最後終於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第十,他樂意分享,更討論一些回饋社會的理念。不少隱形富豪發財後都會「隱形」,若悟出了一套成功致富方法,多懶得與人分享,更加不會考慮什麼回饋社會的舉動,因此實在難得。當然,即使這位隱形富豪今次與我分享過後,仍可以繼續「隱形」,哈哈。

他坐下來第一句問我是否有宗教信仰,我並沒有,他以為我有,因為我的文章充滿正能量,沒有信仰不容易寫出來。其實我在想,若真的有神,祂把這個財富放到他手上,一定有些啟示,又要讓我認識到他,太奇妙了吧。

64 則留言:

  1. AC和投资方法又和股息投资、价值投资等不一样
    有点像是投机,不过层次更高,更讲究技巧和观察力

    回覆刪除
  2. 師奶仔4.3.18

    感謝AC 的無私分享!
    現在搞緊加按,想利用加按的錢做一些投資,分段買入盈富基金。希望可以長期增值!!

    回覆刪除
  3. 止凡兄,是"領悟"呀!
    今篇真是精彩!

    回覆刪除
  4. 多謝, 有趣的文章!

    回覆刪除
  5. 的確厲害的民間高手!

    回覆刪除
  6. 止凡兄
    可否請 AC 詳細D 講下可以点睇公司的數據是真还是假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估計是數據分析,back testing,他所買入的都是成交量大的,有不少規模的科技公司,其請人與期後表現歷史大概有跡可尋吧。始終,人家多年努力,一個飯局難以交代細節吧。

      刪除
  7. 條條大路通羅馬,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
  8. 很精彩,小弟又長知識了

    回覆刪除
  9. 既然“20年來所有trading都集中於美國科技股”,那麼,這位AC兄除了2014年至2017年者年的輝煌成績之外16年的績效如何?2009年回港前與他的“前老闆”交談獲得投資的靈感,那他現在一直住在香港嗎?“與他一起投入這個數據分析的總共有三人”的另外三位“前同事”是美國人嗎?還是香港人?現在還經常見面交換數據分析的心得與做決定?
    我最感興趣的是:
    一、他們所投資的科技公司有哪些數據是他們需要分析的?
    二、他們是用什麼方法去分析這些數據?
    三、他們需要這些公司多少年這方面的數據?
    四、他們需要計算每一次投資的風險嗎?如何管控每一次投資的風險?具體方法能否告知?
    五、不管他們每次是“買入或沽空”,他們如何計算每一次投資的數學期望值?也就是說:盈利與概率的加權相乘?
    六、你們的投資方法需要特別遵守哪些投資紀律?
    七、能否量化你們的投資方法?
    八、分享一種成功的投資方法,很好。但是,“20多年trading,19年都是硏究不同投資方法而止蝕離場”,能否告知這19年“失敗的投資方法”是哪些方法?這應該是更寶貴的投資經驗,因為可以讓大家避開,我認為可能比成功的方法更重要!

    對不起!我不是不相信以上所陳述的“快速致富的成功方法”,而是太喜歡critical thinking,並且對快速致富總是致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還忘了問,需要讀哪些書?風險大嗎?本金虧損的可能性高嗎?如何管控它的風險,上面已經問夠了,所以不再重複!因為股票市場中最傑出的兩位大宗師Benjamin Graham與John Keynes都是相同地教導人先管控好風險才會有的投資獲利的可能性。

      刪除
    2. 多謝Ch兄的問題,如果AC兄路過而又願意回應的話,或者可以回一回吧。

      我所知道的,是他2009年回港定居就一直住在香港。2014年之前的投資都沒有什麼進帳,所以才只得1萬美元作為開始。另外三位今天還繼續做數據分析及交換心得。

      刪除
    3. 像Benjamin Graham與John Keynes這麼傑出的投資理論奠定者與長期打敗大盤的投資者,他們從不隱瞞他們的失敗而有所檢討。所以我學習他們的成功方面同時也深切學習他們失敗的經驗,用意是避免犯他們同樣的錯誤。他們的投資歷史都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1929年的大蕭條。在大盤整整下跌了89%後再重新出發,發展出與奠定了兩套偉大價值投資理論,巴菲特正好能去蕪存菁避開了他們失敗的經驗而集這兩派理論與實踐之大成!績效自然遠遠超越他們。

      刪除
    4. 请问,通常一开始我们都会比较A(股票)和B(债券)哪个投资的回酬会比较好,但该如何准确计算风险呢?尤其是多元化投资组合,计算起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刪除
    5. 準確計算風險?準確的定義為何?多少%會損失多少之類?

      刪除
    6. 匿名6.3.18

      那他現在一直住在香港嗎?
      Yes
      “與他一起投入這個數據分析的總共有三人”的另外三位“前同事”是美國人嗎?還是香港人?
      是香港人
      現在還經常見面交換數據分析的心得與做決定?
      Yes
      我最感興趣的是:
      一、他們所投資的科技公司有哪些數據是他們需要分析的?
      Overall headcount, Opening, Last Q earning & forecast, after earning stock price vs Opening & closing price, reading last 3 months news, current stock price vs 52 wk high and low, etc.
      二、他們是用什麼方法去分析這些數據?
      用EXCEL 同4個腦
      三、他們需要這些公司多少年這方面的數據?
      越多越好,最少1年
      四、他們需要計算每一次投資的風險嗎?如何管控每一次投資的風險?具體方法能否告知?
      估計after earning大概上落10%。利用業績(new PE ratio)去估計市值。
      五、不管他們每次是“買入或沽空”,他們如何計算每一次投資的數學期望值?也就是說:盈利與概率的加權相乘?
      Yes
      六、你們的投資方法需要特別遵守哪些投資紀律?
      都有很多,如:賺了就走,不要回頭看賺少咗多少 (Sell when gain; Do not look back)
      七、能否量化你們的投資方法?
      Not sure
      八、分享一種成功的投資方法,很好。但是,“20多年trading,19年都是硏究不同投資方法而止蝕離場”,能否告知這19年“失敗的投資方法”是哪些方法?這應該是更寶貴的投資經驗,因為可以讓大家避開,我認為可能比成功的方法更重要!
      Tried all technical analysis (such as MACD, RSI and Bollinger Bands),可能無乜慧根,吾成功。

      刪除
    7. 謝謝回應。不能量化就很難建立投資準則,很可惜!但仍希望與祝賀他們繼續成功。
      技術分析真是誤人。難怪Burton Malkiel在他的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書中“狠狠地”拿來取笑了一番-漫步“鞋上有破洞”。

      刪除
    8. AC兄留言時可以留個名字,讓大家都知道是你在回應。

      刪除
    9. 止凡兄,我用简单的CAPM算出risk,但我仍不确定这是否就是我面临的风险吗
      看了AC兄第四点的回复,原来是用估计上落的方式来计算,这也是比较安全的方法吧

      刪除
    10. 止凡兄,因為第一次post,所以吾識留名字。尚在學習。

      刪除
    11. 匿名9.3.18

      我就係用技術分析買股票,
      過去三年回報得15倍倒
      So suck

      Samson

      刪除
    12. 匿名9.3.18

      Random walk 本書只係個作者搵唔倒贏錢班人��

      不過提外話,如果 ac 冇比 captain gain tax 咪3年1萬變1千萬?

      神級 trader
      Samson

      刪除
    13. Samson

      吾係,只係600萬,因為已經吾係美國人,所以冇比 captain gain tax。

      過去三年回報得15倍倒;已經好好。怎樣用技術分析買股票?

      刪除
    14. Raymond9.3.18

      多謝AC及止凡的分享.

      感興趣想問:
      在哪裡能收集到目標公司的招聘數據? 公司網頁? 求職網站?
      例如若果要分析過去兩三年目標公司的數據時,仍能夠找到公司兩年前的請人數據嗎? 需要兩年前便開始鎖定目標並開始收集公司的招聘數據嗎?

      謝謝分享.

      刪除
    15. 匿名10.3.18

      AC,

      同你比差好遠

      我淨係睇圖型, 其他所有macd rsi, 劃線果 d 全部唔用



      Samson

      刪除
    16. 匿名10.3.18

      So far 我見生存倒 d trader 係冇人用 rsi, macd ,
      所有都係由個 price 計返出黎
      Meaningless
      咁當然好多 trader 都唔會同人講佢點炒 XD

      刪除
    17. Raymond兄,
      我只用目標公司綱站。
      仍能夠找到公司兩年前的請人數據嗎?
      應該無乜可能。

      需要兩年前便開始鎖定目標並開始收集公司的招聘數據嗎?
      對的。

      刪除
  10. 清風5.3.18

    能夠幾個朋友走在一起分享實在難得。
    赚錢之餘還盡力回饋社會,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6.3.18

      同朋友一起賺錢,真係比一人賺錢開心十倍。
      同様捐錢給有需要的人,比賺錢更開心。

      刪除
  11. 無私的分享實在難得,值得我多多學習!

    回覆刪除
  12. 三年600倍係收成期,前面十幾年的學習與經驗其實都要考慮其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6.3.18

      其實前十幾年都蝕錢,每年拿出幾千美元私己錢,蝕晒就等下年。

      刪除
  13. 我有些懷疑這個投資法的可持續性。
    隨著A I的發展,科技公司要請的人只會越來越少。另外,很多工序都外判出去,公司業積上升,但並不會請更多員工。
    文章提到,數據是共享的,但只有他賺最多。那麼股票操作技巧其實更重要。
    最後,巴菲特再三強調不要借錢買股票。
    有些錢不是每個人都賺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6.3.18

      隨著A I的發展,科技公司要請的人只會越來越少。另外,很多工序都外判出去,公司業積上升,但並不會請更多員工。
      所以要分析那公司請人是與業積有無關連

      文章提到,數據是共享的,但只有他賺最多。那麼股票操作技巧其實更重要。
      其中一個原因我賺比較多:是因為我三年前開始,但他們才開始少於2年。

      最後,巴菲特再三強調不要借錢買股票。
      美國孖展不像香港,最高只能借2點5倍,高風險股票更無得借孖展。如不是孖展戶口,是不能沽空。

      刪除
  14. 匿名5.3.18

    感覺上AC和王華Fred的套路有點相似,兩者都是科技出身,也進行沽空操作,尋找股價和調研不符的獲利機會。
    三才劍客

    回覆刪除
  15. 我覺得AC兄和大家的投資方式都是殊途同歸,背後都是老生常談的操作方法:資產價格比價值低時買入;資產價格比價值高時賣出/沽空。分別只是不同人對價值的看法不同,例如AC兄很精通科技股,也有獨門心法分析價值,所以看上去是炒短期波幅,其實只是有辦法找到短期的價值差異,從而找到別人找不到的機會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比較有興趣的反而是AC兄如何選擇那些"泊錢"用的股票,都是那些熟悉範疇內的科技股嗎?有什麼因素會讓你選擇把大部份資金留作泊錢,而不是多留現金繼續去玩回報豐厚的業績操作呢?

      刪除
    2. 文中有提及:「如買入大藍籌、公用股,或投資親友的一些內地建設項目」,而評論第七點也討論過原因。

      刪除
    3.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刪除
  16. Fida5.3.18

    "四人一起賺錢更易",哈哈,說得好呀止凡兄!人太多會太多意見太擠擁,太少又久缺交流,四個剛剛好!傾得埋的好友,幾個就夠。

    回覆刪除
  17. 匿名5.3.18

    多謝分享!又長知識了!

    回覆刪除
  18. 匿名6.3.18

    我有興趣给AC一個問题,就係timing ,太早做分析而買入股票,有時会因時間移动,産生不確定性,太近業积期,股价已反影盈喜或盈警,怎样計劃才有"合理"利潤,多少才算合理,請指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通常我會分三次買入股票,大約在公佈業績前一至兩天買入。

      太近業积期,股价已反影盈喜或盈警:
      可以要分析將要買入的股票有無反影盈喜或盈警,防止pump & dump.

      怎样計劃才有"合理"利潤,多少才算合理
      估計after earning大概上落10%。利用業績(new PE ratio)去估計市值。

      刪除
  19. 很希望那些閱讀完這篇報導的朋友們已經“長知識”或學到任何“有用的投資知識”的人,能否告知我怎樣操作?因為我也很想第一年從1萬變成30萬。我基本上覺得止凡兄的報導對我而言,就嚴肅的投資知識上來說(有可循的定量準則與定性準則),我沒有學到任何對我有用的東西。抱歉!我並沒有質疑其可能性與真實性,但能否放諸四海而皆準,即,每一個人都能使用同樣的操作而賺得到錢?假如不行,那就是個別成功的例子而沒有任何普遍性。

    回覆刪除
    回覆
    1. gmuta12.3.18

      個人倒覺得很有收獲,文中1年變成30萬是個人判斷+孖展+沽空的結果,如果就學習來講,即使回到同樣時空,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哈姆雷特,換個人也未必有這樣的成績,這點文中止凡兄也有提及,因此強求一個SOP公式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個人覺得倒有點刻舟求劍了…倒可以這樣看,文中除了AC兄外,另有三人採同樣方式當對照組,而這三人都有獲利,這是否可以看作是「既有投資方式+觀察人事支出變化=增加判斷公司業績走向的成功率」?這點原則性的東西,即使是放在小弟所處的台灣股市,也一樣有所幫助,對找不到投資方向的讀者來說,分享的AC兄跟報導的止凡兄功德甚大…
      倒是很好奇,以AC兄的方法原則,觀察每季財報上的人事支出成本,能不能有同樣提升成功率的效果…

      刪除
    2. gmuta,

      如不是孖展戶口,是不能沽空。美國孖展不像香港,最高只能借2點5倍 (10000美元能作為25000美元),高風險(或5元以下)股票更無得借孖展。

      "倒是很好奇,以AC兄的方法原則,觀察每季財報上的人事支出成本,能不能有同樣提升成功率的效果…"
      我認為有D幫助,但我做法是用請人去估公司前景,所以有點不同(每季財報應該已宣佈了前景)。台灣公司是否一年佈四次業績?

      刪除
    3. gmuta13.3.18

      是四次沒錯,一二三季都要在季結束45天內公布,年報則是較久,三月底才看的到。
      台灣這邊不容易取得公司人事變化的資訊,因此才想到用財報的人事支出作觀察…

      刪除
    4. gmuta,

      我都只是去公司網頁找請人訉息,你或許都可試一試。不過,萬事起頭難,最好有朋友一起做及分析,互相鼓勵。

      刪除
  20. 匿名7.3.18

    如果唔借孖展,第一年約需要9次,每次有46%復利回報才可以做到(未計算摩擦成本)。
    第二年至第三年需要每年347.21%回報。
    我想這個投資最需要有"1萬美元"可以輸本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不是孖展戶口,是不能沽空。美國孖展不像香港,最高只能借2點5倍,高風險股票更無得借孖展。

      我想這個投資最需要有"1萬美元"可以輸本金。
      所以前十幾年都蝕錢,每年拿出幾千美元私己錢,蝕晒就等下年。

      刪除
  21. 匿名7.3.18

    AC兄,請問除了投資正股外,有沒有孖展或買入期權等衍生工具?
    三才劍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如不是孖展戶口,是不能沽空。美國孖展不像香港,最高只能借2點5倍,高風險股票更無得借孖展。以前都會用期權,身家暴漲了之後,都不需用期權了。

      刪除
    2. AC兄,請問
      1)早期是否用OTM价外期權及
      2)早期多数每次用相同銀碼(注碼)
      或勝利時將獲利加入下次注碼(若是,會加入幾次)?

      刪除
    3. Lee,

      1)早期是否用OTM价外期權
      Before I earned my US$100k, yes. After made $100k, use less except those stock can't short (hard to borrow) so to buy put option.

      2)早期多数每次用相同銀碼(注碼)
      或勝利時將獲利加入下次注碼(若是,會加入幾次)?
      Bet more or less depends on confidence about the stocks.
      However, when I earn more, I will definitely trade more $$.

      刪除
  22. 匿名7.3.18

    感謝止凡兄分享,又長多一點知識了。

    JEFF

    回覆刪除
  23. 我想講, 如果每年也做到10prercent , 我已經很滿足。

    回覆刪除
  24. 匿名11.3.18

    當愈多公司用AI,機械人來節省人力, 未來幾年Overall headcount 數據對公司業績有大影響嘛?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都有,所以要分析。

      刪除
    2. 匿名12.3.18

      我仲想知道AC 兄通常在目標公司公布業績前幾耐就會下注?

      刪除
  25. 通常我會分三次買入股票,大約在公佈業績前一至兩天買入。

    回覆刪除
  26. 好文章!越年輕前先輸對自己也很有益! 自己也輸過變0。。。但原則不會借錢投資!

    回覆刪除
  27. "賺錢請人,蝕錢唔請人",這看似極平凡既事實,能實戰到如此地步,實在甘拜下風。
    睇黎最重要既係19年時間鍛鍊出黎既投資思考方法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