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

經常滿倉怎吸便宜貨?

今天剛巧收到有blog友留言談及這個問題,滿倉狀態怎吸貨。這又是工作坊其中一個參與者的提問,不如借這篇回應討論一下吧。




Ryan:

你和巴黎兄都曾經在blog和書中說過你們會經常處於滿倉狀態,如果持有的股票繼續下跌到更吸引水平,那麼怎樣有資金繼續買入平股?


止凡回應:

剛巧近日又有blog友留言問了相似問題,那回應可以貼來讓你參考一下:

那要多花時間來回看舊文了,因為很多時概念上的問題難以三言兩語解釋。

「滿倉只是一個形容,表示我從沒有沽貨而增加現金水平,其實我習慣在大跌市才會大手買一次貨,平日就把出糧的錢加上股息收入之類都儲起來,積起來也有一定量的現金水平。

之前買入的股票大跌,但其實都收息多年,股價還未有耐跌到之前的買入價,就算跌過,專注現金流的話,沒多少影響,又須為股價跌,身家縮而擔憂。

加上,股票大平賣,要買貨還是有方法的,看何時到了瘋狂大減價。

就算不買貨,看到有超市大減價,也替夠膽入貨的blog友興奮。

有貨怕跌,有錢怕升,買股票就是要買升的,看似很合理的理念,但把投資看成人生的全盤計劃之下,不一定需要這樣想問題,一言難盡,多來看文會有另一番啟發。」


後記:

其實,這個概念跟Rexh兄所提出的「待熊基金」很相似,平日多是滿倉狀態,把能買資產的資金都在合理價格買入資產,大平賣時買入就更好。平日無事無幹,都不會買賣,就把資產所產生的現金儲起來,到人人怕買股票之時才出手,「等待熊市」就是這個意思。

不少人說cash is king,這只適用於大跌市時,平日的cash只是如巴黎兄所形容,一張零息即日到期債券,不能產生任何現金流。那麼若能操盤成功得使自己於大跌市時手持大量現金,這就是「王道」了。如果每次都成功,這絕對是大眾所追求的境界。大升持貨,高位沽空,低位買回,誰不懂說,誰不想做到呢?

多持有現金,風險可算有限,因為風險只在於「機會成本」與「通貨膨脹」,靜待機會來臨,靜待大跌市的出現,這是高手所為,我做不到。如果我選擇累積現金而不累積資產,以我預測股市能力之低,應該還會遠財務自由更遠。

之前分享了Ch兄的一封家書(見《從百萬到億半的故事》),被信報畢老林先生於《投資者日記》評論了。當中談及故事中的主角身處瑞典,所以有很好的退休保障,有源源不絕的社會福利現金流作支援,令投資的項目可以不斷升值,而香港人就沒有這個福氣了。畢先生這個是很好的觀察,這正是我常說的投資心態與狀態。

身處這樣的國家,有這樣的社會福利,有這樣的無憂生活,面對金融海嘯都能大注加碼,面對投資時的賺蝕輸贏都看得開。香港的保障沒有這麼完善,投資者又如何達至這個境界呢?能否處理好自己的現金流與生活壓力,替自己制造出這樣的投資環境及心態呢?這問題值得想想。

44 則留言:

  1. 要在跌市時仍有能力買完再買,除了平時儲錢之外,股息也是一大彈藥來源,而且亦可以換馬以改善組合,其實也有不少方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處理好現金流來源,操作方法的選擇自然多了。

      刪除
    2. 瑞典這位股票站長老先生的退休金應該不高,因為他的月薪不高的關係。雖然不高,但他興趣只是每週六去一趟跳舞場跳跳舞吃吃餐,大概所費無幾。也就是說,他身體無病無痛,連那一份退休金的每月收入也用不完,能存下一些錢。然而,他每年股票的派息則非常可觀,他跟止凡兄一樣,一小份工資收入的存款(他是退休金),加上一大份股息,他每年總會存下不少錢。他也是等待大跌市時再出手,所以,真正能實低買高賣的投資哲學。他也賣出股票的,只當這家公司的股價漲得遠遠高於它的資產淨值時為然,另外公司換領導層部隊他的胃也會賣出。這兩點跟巴菲特相同。

      刪除
    3. “部隊”是不對之筆誤,見諒!

      刪除
    4. 這都是慢富而必富的故事,平平淡淡、細水長流,知易而行難,尤其不是每個人性格也能配合。

      刪除
  2. 止凡兄帶出社會福利與投資理財的關係, 實是很多想提早退休人士的問題, 他們即使有足夠儲備產出被動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支, 也要繼續工作, 目的是為了醫保, 所以在計劃提早退休時, 絕對要把昂貴的醫保費計入被動收入內, 才可退得安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退休時,的確要計算好所有影響退休生活的可能性,多謝百樂兄分享。

      刪除
  3. 我大致滿倉,但總會找到現金買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價值兄應該明白我意思。

      刪除
  4. 匿名13.7.16

    無人能預計自己的壽命,退休的儲備難以估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家對財務自由的理解,是累積至一定資產,所產生的流金流永續地高於支出,不用吃老本,理念上與壽命長短不太有關係。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5. 道理很簡單, 操作起來不容易, 因為低處未算低, 高處未算高!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人能每次都能捉到市場高低位,在自己認為合理的價格操作較容易。

      刪除
  6. 我都大致滿倉,有閒錢短時間會泊住起ML戶口先...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指的應該是mortgage link,這是加按套現出來之後的其中一個好處理。

      刪除
  7. 我長期滿倉的,自我感覺良好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自我感覺良好,這是投資EQ的其中一個要素,尤其不要太受市場波動所影響,而是在市場波動中找機會。

      刪除
  8. 我都是長期滿倉的, 哈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又多一位滿倉人,多謝分享。

      刪除
  9. 對於退休保障,個人認為不能完全依靠政府,龐大的退休預算支出不能創做任何資本價值.
    小弟為退休生活去儲備,假如有天小弟退休後,政府還有退休保障那可以當是有糖吃,就算沒有我也生活無憂,人還是活得開心的好.將來還是留給孩子們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退休靠政府,生活在香港,這個思維應該不會有了,然而一些福利國家,退休人士真的可以單靠政府,而退休生活水平也可以很不錯。

      刪除
  10. 我諗我明白你地價值投資者的真正操作方向喇,多謝止凡兄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價值投資沒有分你我,亦沒有什麼定義,對我而言只是較為合理及個人較能接受這一套而已。

      刪除
  11. Graham的教導是:最值得進行股票投資的時期,股票投資組合也不應該超過你的投資總資產的75%。平時最少應該持有25%在能立刻可以的調動的投資組合裡,如現金,短期利息基金(大部分是公司債券)等。瑞典的投資雜誌也是這樣教導瑞典人的。6月份英國脫歐公投之前,因為明顯的不確定性就擺在眼前,投資雜誌所列出它們建議的投資組合中,短期利息基金就上升到了35%,股票則下降至65%,但瑞典本國的經濟事實上仍處於榮景,PMI連續站在55以上整整一年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一定水平的現金作一些突發事件時的彈藥,這一點我十分認同,尤其當資產累積到一定水平之時,資產配置的考慮就更重要,我會好好優化自己的投資策略,多謝Ch兄分享。

      Ch兄是居住在瑞典的嗎?入籍了當地嗎?看來你對那邊的消息及情況都十分掌握。

      刪除
    2. 是的,長居瑞典,也入了籍。這邊的工作較清閒,所以較多時間研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對瑞典的股票與香港的股票都喜歡研究與分析,但我的投資與研究重心在全球的ETF指數基金,因為這個分散化更好,風險也更低,回報則與股票無異,並且是日後的大潮流。香港這個市場日後也會逐年增加ETF指數基金的。去年7月22日3140 領航標普500在港上市至今快一年,恐怕只是一個真正的開端而已,會越來越多同類低手續費的ETF指數基金到港上市的,因為它們可在港吸納大量的中國游資。

      刪除
    3. 原來如此,身處瑞典的香港人,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跟我們可能很不同,多多分享一下。

      看過John Bogle的著作,深明ETF的好處,尤其對沒多時間鑽研股票的投資者很有幫助。

      刪除
  12. 我一般判斷瑞典的經濟狀況的依據:
    一、瑞典國家景氣指數,100是正常狀況,高於100是景氣好,低於100是景氣差。上個月6月份是103.2.
    http://www.ekonomifakta.se/Fakta/Ekonomi/Tillvaxt/Konjunkturen---Barometerindikatorn/
    二、瑞典的PMI指數
    三、OMX S30指數與它的Central Value的比較。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所指的PMI應該是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吧,電台電視不時都有談論這個指數,個人在投資時不太懂考慮大環境,對這些指數也是聽了就算,哈哈。

      刪除
    2. 我認為宏觀經濟大環境的知識對非財經系出身的投資者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儘管巴菲特一直都說宏觀經濟的知識對投資股票來說一點兒用也沒有,但我卻不贊同。事實上,他自己出身財經系,大學、研究所讀的都是這方面的書,基本知識早已具備了,所以這方面的知識對他來說已是常識,重要性已不顯著。舉PMI來說吧!50是榮枯線。2008年10月,11月香港的PMI低於40,瑞典低於34,台灣的產業多集中在3C產業,PMI更是低於23!這三個市場,你在這個時候去買進ETF指數基金或好的公司股票,只要持有一年半到兩年,利潤就是150%!除了你長期持有的股票之外,你的進場時間點與離場時間點,除了使用Graham的Pricing外,PMI是一個不錯的統計學依據。從2008年往回看,PMI低於40計有:2003年3月SARS爆發時期比2008年10月還要低一些。1998年10月稍低40。

      刪除
    3. 我為了補救自己這方面知識的不足,最近這三個月終於把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N.Gregory.Mankiw的八百多頁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讀了一次,大大提升我對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的識見,所得甚豐。大力向大家推薦!

      刪除
    4. 明白了,這個指數可以窺見一個地區經濟的盛衰,而你的投資理念是拿這指標作相反操作,這跟不少人看恒數PE、PB的理念差不多,多謝你的分享。

      刪除
  13. 以跟隨大市的盈富基金為例,從過去的表現看,大市平均每年升幅約5%,另外股息平均3%,加起來平均8%。

    手持現金的機會成本其實不低,假設持倉的回報不低於盈富基金(否則何不持盈富基金算了),那麼持現金等機會的損失,未必能在等到低位買貨可以追得回。

    對於在甚麼時候持多少貨,多少現金及其他資產,其中的平衡正是對投資者的考驗。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盈富基金又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好投資,拿這個對比一個手持現金的成本也有其參考價值。

      刪除
  14. 多謝止凡兄分享!

    我都比較喜歡留有20%左右的現金作緊急或有需要時,長期滿倉,心理平衡的功力要不少,新手未必一步到位。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你認為這個操作令你安心,這很不錯。

      刪除
  15. 多謝分享!

    如齒輪一樣每月不停運轉地儲一個投資基金,來源是可是:1)薪金部份 2)外快 3)Bonus 4)一次性的利潤(如以前炒iphone) 5)股息 6)收租部份 7)獎金 8)其他被動收入。長期保持部份資金係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八種收入,Mark兄很不錯呢。

      刪除
    2. 一個非常有效率的現金流組合啊......佩服

      刪除
    3. 這樣的組合,是很好的參考。

      刪除
  16. 小弟愚笨,未知如何定義滿倉。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這個有關「滿倉」的提問是工作坊參與者所問的,我相信他問出這問題是因為平日他看這裡文章估計我多是「滿倉」吧。而我沒有重點去尋找一個「滿倉」的定義,因為我認為這對我的投資根本沒有用。

      「滿倉」即八成?九成?十成股票?對基金操盤者可能很重要,但我不覺得這些定義對如我一樣的普通散戶有意義,我沒有這個概念。當感覺股市有危機時,又或者樓市便宜的話,自然會減持股票並對資產作些調動,沒有任何束縛。

      刪除
  17. 匿名16.7.16

    滿倉沒什麼問題 最重要投資的生意不斷增值及產生現金流 zero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大概也是我的操作理念。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