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弟弟食午餐, 聽見他說一位同學對綜緩家庭很仇視, 相信由於香港人的文化, 有一部份人都會這樣看綜緩戶, 認為他們都是社會上的寄生蟲。
止凡認為綜緩家庭有兩類, 一類真的是社會上的寄生蟲, 他們會計算, 認為領取綜緩比工作好, 一於「阿公養」, 不再工作; 另一類就是真正被社會淘汰了, 跟不上社會步伐, 或失去工作謀生能力的一群。
對於第一類, 實在令人髮指, 香港人辛勞工作養家及供獻社會, 這類人就打開雙手等人養, 古老家庭中都正所謂: 「有功者留飯不留餸, 無功者飯餸不留」, 但大家的稅款就被這群人分走, 誰會覺得公平呢?
但第二類人不同, 他們真的是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問題, 記得 80年代, 香港工廠多的是, 機會到處都有, 媽媽要在家照顧小朋友, 廠家會親身送些裁剪之類的小工作到家中, 完成後找人收回並出糧; 爸爸做工廠, 如果這家老闆態度差及人工低的話, 不用到月尾就會轉到另一家, 當時是工找人, 不是人找工, 老闆要員工加班趕貨是要用銀彈吸引的, 員工也不一定接受; 可是現在的社會經濟, 轉型再轉型, 完全明白追不到步伐的可能變成綜緩戶。
社會經濟轉型的步伐, 草根階層很難追得到的, 工廠由有變無, 有廿年做工廠經驗的要轉到哪裡呢? 金融? 保險? 地產? 地盤工人? 的士司機? 酒店? 保安?...很多選擇, 但大部份是人過中年無學歷的草根, 一家多口等開飯, 就是社會來一個轉型令他們的一技之長不能發展。
很多時每人都有一個自己固有的行業, 轉移到做其他行業時會成為這個行業的新手, 通常無學歷及低技術的新手都會是裁員潮的首選, 因此, 這些草根一群就走上了不穩定工作之路。
這個世界一定不會人人都是 smart boy, 總有比較低學歷、低技術的人, 總有跟不上時代的人, 在資本主義下形成的貧富懸殊, 總有極貧的一群, 是否就要把他們放棄呢? 是否要看見香港有餓死人的一天呢? 但綜緩制度是需要分開第一類及第二類人, 這會使拿綜緩的文化更加健康, 減少社會分化。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在其他blog友處看到芒格的投資語錄,止凡立即把它分享到facebook page。內容十分詳盡,一口氣很快地看完,感覺當中不少乃絕世警句,一定要逐一加以評論去認真地在blog中分享一次。
-
未入正題之前,先提提大家一件事,匯君3週年Q&A live就到,他 最新條片 宣布了,第一日就有200人參與。匯君兄未有太著意人數多寡,只不過我們都認為越多人參與會越好玩,氣氛越好。這個一年一度盛事,難得匯君會就大家的問題一一回應,切勿錯過。 按往常安排,當日大家可以入z...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