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

投資 take it easy

寫財經相關文章,當拿到網上,久不久會引來熱烈討論,那些熱烈討論圍繞對未來的預測、投資樓還是股票、選股技巧等,有時更會討論得面紅耳赤,用盡激烈言詞相向,更會變得敵對,有你無我,這算是網絡文化吧。


對於投資,不少人自行操盤,自行選股,對分析後市花掉不少精神,亦有不少心得。他們會好好記錄每年回報率有多少巴仙,似足基金經理。當然這是好習慣,對自己的投資不清不楚,這不太好吧。然而,投資境界多的是,各人的著眼處並非完全相同,當然回報率愈高愈好,這是無人會反對的,但也要平衡風險,與所付出的心力是否值得。

近日一則新聞,有報章記者對一些實名登記的匯控(00005)股東進行大起底,發現一名醫生持有市值約2.5億元的匯控股票,單是每年收股息也有千四萬元,該醫生更加有其他股票,如恒生(00011)、煤氣(00003)。作為一個散戶,非常誇張,絕對是神級。

之前整合了幾個10 years challenge,其中計算出匯控這十年來的回報相當差,即使於金融海嘯後相對低位買入,十年來連本帶利才升至兩倍,大大跑輸其他資產。

該醫生選錯股了,若選了騰訊(00700),今天就不止數億元身家,而是變得富可敵國了。然而,醫生就是想選一些自己認識的,雖不會發達,但也不會蝕大本的股票。某散戶可能拿著一百幾十萬元,每年為追兩成回報而積極選股,甚至終日炒出炒入。但該醫生一年坐著都收千四萬股息,花心神炒東炒西做甚麼呢?

比較上面這些離地個案意義不大,10 years challenge也計算了其他簡單的資產,總結如下,港交所(00388)升4.7倍,領展(00823)升6.5倍,港鐵(00066)升3.56倍,煤氣升6倍,恒指升2.8倍,樓升超過3倍。

不知大家身邊有否這類朋友,他們並非擁有特別大的本金,又對股票分析認識不深。然而,他們思維簡單,目標明確清晰。當你問他們平日怎樣處理投資時,他們會說:「無呀,有錢就買兩電一煤、港鐵、盈富基金(02800),這些都實無死,人人每天都要用,再多錢就買樓收租……」

若你營營役役,好景時一年賺20%,2018年大跌市時又負10%,回看一下這些朋友,他們可能連自己的回報都不太清楚,甚至不懂計算,只是有錢就儲煤氣,十年輕鬆得到超過20%年回報。我估計,這些朋友的回報率並不單止跑贏你,而是跑贏九成以上的基金了。

值得深思,辛苦操盤,值得嗎?當然,對自己的投資組合操盤嚴謹,可以是一種選擇,可能是因為興趣。但若過於執著,未能平和理性討論,交流意見,尋求一起進步之法,那又何苦呢?始終,條條大路通羅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


此文同見於《經濟通》的《財識兼收》專欄

38 則留言:

  1. 投資其實好簡單也很沉悶,只是一般人覺得自己聰明絕頂,炒出炒入。
    我就承認自己是大笨蛋,每月月供股票,唔理熊市牛市,照樣月供。
    我唔會追求回報,總之我肯定所投資的公司未來十年的生意比較現在更好就可以了。
    有部份股票例如823,2318,1211等回報已經超過一倍了。

    回覆刪除
  2. 有時大道至簡,無招勝有招,不爭朝夕 放眼千秋。

    回覆刪除
  3. 始終,條條大路通羅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
    //絕對正確。其實,跑贏大市,甚至快過央行印鈔機又如何,生活也是正常的過。每天學習,每天進步,才是人生的意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投資是重要,甚至非常重要,但人生不是只有投資的。

      刪除
  4. 最緊聽到友人提到,越黑人憎嘅公司越要買例如領展同港鐵。日常息息相關嘅公司一定要用,其實點會輸?大智若愚。
    我都跟你個blog幾年,之前幾年供恆生,領展,中移動同盈富。而家仲月供盈富同煤氣。全部正回報,除左中移動。其實公用股月供真係無得輸,回報多少嘅分別。最正就係唔洗點諗照返工唔洗追市。之前試過玩即日,心血少啲都唔得,仲會好忙。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過去數年,月供這些好股,回報一定相當不錯。

      刪除
  5. 我最初供地鐵66同金沙1928頭幾年都要輸錢,最多輸超過10%。
    但我唔理,繼續月供,到最近才開始贏錢。
    如果將月供地鐵66金沙1928的錢改供823,到現在賺更多。
    唯有用平衡投資組合心態去想會好少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整個組合來看,未必需要太專注單一個股的表現,除非變質了。

      刪除
  6. 有正確的目標,有耐性的堅持,其實已經足夠。投資路上,出現「盲拳打死老師父」的情況不罕見,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步伐,有節奏地一步步向前走,這就行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越走得遠,對這些現象越有體會。

      刪除
  7. 其實,好多人用如果買入700會怎樣怎樣,不如簡單d,如果我買中金多寶六合彩嗰6個號碼,我就發啦...

    誠言,如果經自己分析再長線持有700,取得回報那是他的眼光獨到,但另一些如酸溜溜講早知你買700,就唔止呢個回報啦,我只能説,難道他又買中了,是先知?

    我覺得買不買入一隻股票是按自己的能力圈作依歸的,一隻再好的股票如果自己看不清,獲利了也只能嘆自己無緣,始終自己的老婆才是最愛,唔一定係香港小姐先最好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老婆與香港小姐來比喻很有趣,但投資並不一定跟投資項目結婚,還是有選擇權的。

      刪除
    2. 股票可以買幾隻 老婆冇得組合投資呀

      刪除
    3. 二三四奶?好壞呀。

      刪除
  8. 匿名1.3.19

    近有兩單因炒燶股而自殺﹐最慘其中一案有個小朋友﹐何解?投資會變成投機?快錢要命享!如果佢地常來止凡哩度﹐可能就唔會發生咁既事!

    J.C.

    回覆刪除
    回覆
    1. 急功近利,期待一朝發達,結果貪變貧。
      反過來將投資變成一種習慣,定期去投,投資一些長遠有價值的公司,終有一天會有正回報。

      刪除
    2. 看到的確令人傷心。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posts/5174925049278439

      刪除
  9. 這樣也算是簡單吧,因為不是奉行價值投資,所以投資集中在幾個指數基金上,沒能力也沒興趣鑽研個股。

    股票投資大部分分散在美股市場,其餘在歐亞成熟市場,和小部分在新興市場。因為主要資產在美國,所以有地區性的偏好。

    操作上是每年大約重整一兩次,其餘時間都不多理會。總體上是極度沉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成績大約如何?

      刪除
    2. 沒有特別計算每年的回報率,因為過往都是月供到各基金上,又分佈到數間投行,加上與債券和定期存款混集在一起,計算上有些困難。

      通常在股票表現上都是粗略看一看S&P500和FTSE,因為那些基金的表現大致上都是貼着這兩個指數走。

      刪除
    3. 好多人的情況都差不多,哈哈。

      刪除
    4. //沒有特別計算每年的回報率,因為過往都是月供到各基金上,又分佈到數間投行,加上與債券和定期存款混集在一起,計算上有些困難。

      可以用基金法去計算投資回報率, 總好過做個不清不楚的差不多先生.

      刪除
  10. 前幾日在HKIE的分享會上見到止凡真身,感到很開心。但是開心之餘發覺分享會上其實很多工程背景的人士對於投資瞭解甚少。止凡兄當時應該也可以感覺到。雖然瞭解大家做工程的返工都比較忙放工一般都很晚,但真心希望工程界的朋友們可以抽滴時間瞭解多一些財務知識,儘快實現財務自由。小弟也是最近一年才接觸到止凡兄的博客,很有啓發,也正在不斷吸收財務知識,希望在自己目標時間内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也有到來,這是一個愉快的晚上,我會寫寫感想的。

      刪除
  11. 想起李小龍那句話: 唔怕你識一萬招,最怕一招練一萬次,這種月供投資法就是一招練一萬次,很悶,但時間一長會變得威力驚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找著有效的一招就夠了,那怕這招不是最強的一招,但持之以恆,威力可以很強。

      刪除
    2. 匿名4.3.19

      月供盈富基金還說得過,但其他股票標的,可能和買樓一樣,有無心插柳的感覺。單從結果來看,有點兒馬後砲。
      三才劍客

      刪除
    3. 月供盈富也不錯,全無問題。要選中騰訊、平保不容易,但煤氣、港鐵、港交所,難度不高。

      刪除
  12. 我對投資的看法稍異於標題!
    我認為,世界上80%的財富被20%的人所擁有,而我們正好不幸屬於那只擁有20%世界上的財富80%部分的人!所以,我特別把投資能夠成功的5大特質中的“資金”放在第1順位上(一、資金。二、知識。三、耐性。四、紀律。五、勇氣。)。事實上,能夠使資金不斷增長的是知識,所以嚴格說起來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過來,我們首先需要自我定位為一個投資者,而不是一個投機者。所以,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的第1章講“投資與投機”需要仔細研讀。同一書中分別列出了三種不同的投資者(一般只認識到兩種!)。他們是:
    一、防禦型的投資者。
    二、積極型的投資者。
    三、成長股的投資者。
    第三種在書中並沒有特別標出去論說,而是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
    我們都知道投資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風險。二、回報。
    理想的投資當然是: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
    但是,我們清晰地知悉,風險與股票的高盈利機會是必不可分的。
    所以,假如你定位自己是一位投資者,並且是一位防禦型的投資者,那麼,你就必須滿足於一種“不錯的投資成果,儘管不是令人稱羨的投資成果”(亦叫做“satisfactory investment results”)。
    但是,假如你不能滿足於上述的投資成果,也就是說,想獲得一種超卓的投資成果(superior results),那麼,你必須從防禦型的投資者向上提升至積極型的投資者或成長股的投資者。真能做到這境地的人,市場上寥寥可數!
    下面Graham這兩段話,值得深思:
    The art of investment has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is not generally appreciated. A creditable, if unspectacular, result can be achieved by the lay investor with a minimum of effort and capability; but to improve this easily attainable standard requires much application and more than a trace of wisdom. If you merely try to bring just a little extra knowledge and cleverness to bear upon your investment program, instead of realizing a little better than normal results, you may well find that you have done worse. (p.9)
    “just a little”是斜體字。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investment results is easier than most people realize; to achieve
    superior results is harder than it looks. (p.524)
    “satisfactory”與“superior”是斜體字。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險與股票的高盈利機會是必不可分的。”是“風險與股票的高盈利機會是密不可分的。”之筆誤,見諒!

      刪除
    2. 對投資境界有所追求,當然是好的,不過也有不少輕鬆跑贏大市的方法,甚至買入大市就算,這對生活工作忙碌的打工仔有其吸引之處。

      刪除
    3. 練功夫未必一定要做一代宗師
      能強身健體已不錯

      刪除
  13. 識睇真係睇comment
    有好幾篇近期文章,我都嘗試理解comment內容
    只覺自己仍在珠峰山腳
    有部份依然未能讀懂

    目前手找只有2手股份,其一為2800
    正在讀 平民資本家 及 獅子山精神投資法
    只感條條大路通羅馬
    兩書心法可算相互衝擊,
    正面想,也可算是練一下批判思考
    買樓或股票 也不能盲從
    也小心自己有:"對,這方法就是天下無敵的致富之道! 咁我訓身喇!"的想法
    讀舊書也可避免自己被市場氣氛蒙蔽
    待日後寫點閱讀心得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互衝擊?可能因為買樓與買股的人經常誓不兩立,其實作為資產配置與人生階段計劃中的選擇,無大問題。

      刪除
    2. 看財叔的學員其中一位學員分享,以往正是奉林森池的平民資本家為圭臬。當年他在金融海嘯因中國人壽而失利,認為基本分析有不足,轉為研究技術分析,又再失利。及後買樓。

      其實當年中人壽是如何出事?林先生看漏的是甚麼?我有搜尋到止凡兄寫過關於林先生的文章,認為他估值的方法合理。而且讀書是也看得出林先生是有重視業務、國策,當成一門生意去看。所以他的失足純粹是因為金融海嘯的突如其來嗎?(還是看漏了市場過度熾熱的氣氛?)

      你有寫過人是無法預測未來,反而只會有倒後鏡,說「大跌市前早有先兆」。如果林先生當年是依理判斷,不是看錯股,那如果大師作價值投資也會失利,我們這些業餘人士又真能於大市作出正確判斷嗎?

      (又看到另一篇文章,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4/12/blog-post_11.html,或者是margin of safety的問題?)

      另外順便提一下學習路途上所見。有機會和友人相談,總可能會提到投資。事實上我現在都跟別人說我在看理財書籍,而非投資書籍。提到投資,有2種反應。一是種不認識投資,另一種⋯⋯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 Bike-Shed Effect ?如果你跟人說你在弄核子反應爐,沒有人會給你意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懂;但如果他你跟人說你在搭單車棚,每個人都會跑來給你意見,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很懂。健身、飲食,就是好例子,人人都來「袋錢落你袋」。投資也不例外⋯⋯只要有留意的話,都會說一下對大市、某股票的看法。自己知道要學的還有很多,但有時候聽到某些理論,例如對樓市的看法,我⋯⋯真的不知道對方的分析是對是錯。在這路上走,很是迷茫。

      另外,看了獅子山精神投資法,很羡慕當收租佬致富。可是當時沒有SSD,現在有。止凡兄你覺得買樓致富這條路真的打死了嗎?

      刪除
    3. 這文章內,網友對林森池的評價很中肯。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4/12/blog-post_11.html


      你所提到的bike-shed effect很有趣,之前未有聽過。

      今天的辣招情況之下,好難炒樓,長線投資還可以吧。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