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止凡早前曾跟老一輩的人兄阿傑閒談, 討論過一些「食息」的概念。事源是阿傑不明白富人的運作, 認為很多富人之所以不退休是因為不能退, 可能欠下不少債, 加上跟富人搵食的手下眾多, 一退就很多人沒有工作, 不能退休是現實問題, 而非選擇。
當時阿傑在說李嘉誠, 還有說李嘉誠的發跡史一定很黑暗, 一定有殺人放火, 「一千幾百億身家無做過衰野, 我切個頭俾你啦!」, 又舉例霍英東都走私軍火, 勢力很大。阿傑的結論是正人君子就只能好像他一樣, 庸碌一生, 今天成功的, 富甲一方的, 當年不是有背景, 有貴人, 就一定是做壞事, 正常靠個人努力不可能成功。
上次我沒有直指阿傑不是, 只是講講複利問題, 一份資產靠「食息」都能「長嘆」, 如果一年收一億幾千萬股息, 退不退休只是選擇, 手下出糧亦不會受影響。我提出如果不太貪心的話, 今天1000萬就夠退休, 一年5厘息就有50萬無稅收入, 而1000萬本金是永遠不會蝕本的。記得當時阿傑好像很有興趣地問了幾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概念對他來說頗為新鮮, 心想他心中的窮人思維有機會被改變。
事隔不到半年, 我們又討論香港問題, 當阿傑又在罵富人時, 慢慢又開始數富人的不是, 富人的發跡, 一直數下去, 又再一次提出他的理論, 跟上次一模一樣的說話。而今次, 我把我想說的話都吞回肚裡, 因為我知道再說多少遍都不能改變阿傑的窮人思維, 加上他已經退休了, 沒有可觀的身家, 改變思維也沒有多少作用。
如果我堅持對富人的欣賞, 只會與阿傑成了對立, 他可能轉為攻擊我, 例如:「你知咩?! 你而家好有錢咩?! 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啦! 李嘉誠俾左乜你食呀? 咁幫佢講野?!」之類。同時, 我又明白, 阿傑辛苦工作一生, 但今天還是沒多少成就, 他的性格亦算是自負的一類, 不能接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的事實, 他只能承認今天的生活是環境做成的, 這樣他會好過一點。
因此, 我也不多花口水了, 只是微笑聽阿傑重複他的「道理」, 因為我改變不了他, 他也改變不了我。
2013年1月1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早前日圓大跌,不少香港人兌換日圓,以準備他日到日本旅行之用。身邊有些不懂投資的朋友,亦從不買賣股票債券,但仍懂得開IB戶口(Interative Broker)去兌換日圓,因她知道IB兌換外匯的差價化算。就此現象,其實扯到價值投資處,亦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
作為打工仔,投資股票可謂兼職,能認真追蹤及了解十支八支股票已經算十分勤力了。還要以找尋爆升10倍以上的明星股為目標,實在難上加難。一般的情況都會變成追逐市場消息,買這買那,可能曾經擁有數十至數百支股票,為的是找出「代表作」,希望找到明星股。 【加入 「止凡公海」TG channe...
-
不少散戶會嘗試追求一些高回報的投資,找尋下一隻爆升股,例如10年內有10倍回報(Tenbagger,十倍股)之類。這樣的目標代表年回報超過25厘,普通大市的回報不可以滿足,市值高的公司股價難以大升,因此部分散戶喜歡專注一些市值較小、可能在10億元以下的公司。任何年代,充滿「爆炸力...
-
記得2019年初寫這篇文章,來個股樓回報比對。 當時 引起一些討論(或批評),例如指物業租金回報超過這些數字,股價以金融海嘯後低位作起始點有謬誤之類。 股樓各有支持者, 無論如何,文章只想帶出一個feel。隨後兩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現在回看,更有feel。
-
港股長期陰跌,表現算是全球最差,不少人早已心灰意冷。近日終於有blogger出手了,鍾記出文表示自己於早前開始增持港股。作為價值投資者的他,明顯他覺得不少港股現價便宜,估值足夠吸引他於現價出手。
他改變不了我。 很棒! (財務自由瘋子)
回覆刪除的確是呀, 雖然佢食鹽多過我食米
刪除別人的成功,總有他的原因 。
回覆刪除只懂自怨自艾,而非尋找最適合自己既方法,點會成功。
賢
但有些人到了某個年紀就不可能接受自己失敗
刪除能真正承認自己不足 (不是只掛在口邊), 已經很了不起, 是成功的起步。
回覆刪除同意
刪除但其實都好睇那1000萬是什麼資產,如果是債券20年後一樣係5厘息=50萬,那就有機會輸通脹退不了休.
回覆刪除我暫時想到比較好的方法:
1. 找同通脹比較有關, e.g. 物業, 股票
2. 等擁有150%-200%資產先退休,那就可持續用剩餘利息再投資來對抗通脹
當然要有投資知識, 這個例子只是說明「長嘆」的概念, 當中還有細節, 但我可以肯定香港有很多人都沒有這個概念
刪除我也有認識幾位這類的人兄, Haha.
回覆刪除哈,這個社會其實多的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