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197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度後, 放肆地印銀紙已經數十年, 以債還債的日子已經過了數十年, 近日國會出現分化, 令印新債還舊債利息出現問題, 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
從前以物易物, 一隻豬換七斤菜, 又可以兩隻羊換一頭牛, 看哪些貨物比較珍貴就換得更多其他貨物回來。之後, 有人提出用一些罕有而定量的東西作交換單位, 於是用金用銀作貨幣, 就把所有的貨物都比對金銀做單位, 一頭牛值三克銀之類, 不用拿著貨物到市鎮始終比較方便。金銀多了, 都是麻煩的, 於是有些好像銀行的東西出現, 他們會幫你保管你的金及銀, 發出一張銀票, 你可以隨時拿銀票取回你的金銀, 又可拿這張銀票去買東西, 因為任何人都可用這張銀票換東西或換回金銀, 這就是「金本位」制度的初型。
從以上的「金本位」發展故事, 大家會發現市場上貨幣的數量與貨物的量是有一定的比例, 這個概念的源頭是「以物易物」, 用罕有的金銀, 數量一定可以得到控制, 有多少金銀儲備就印多少銀票, 這也是一種控制, 控制原因是防止太多金錢追逐太少貨物, 這樣會令貨物換取價提升, 正是通貨膨脹。
美國放棄「金本位」, 之後用什麼控制呢? 是沒有控制, 只要聯儲局認為有需要, 政府通過國會認為有需要, 要印多少美金出來都可以, 不用看庫房的金儲備之類的局限, 不用看國民生產值 (反映貨物情況), 貨幣數量不足就推Quantitative Easing, 即量化寛鬆, 後果會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看得出問題, 要自保的方法就是增加投資, 股票是一種可以應付通貨膨脹的投資工具, 這在 Jeremy J.Siegel 之<Stocks for the Long Run> 一書已經說了很多。還有一個不錯的概念去對付通貨膨脹就是借貸, 因為現在借入的錢到未來才還, 而未來的錢會嚴重貶值的話, 這都會對借貸人有利。
但當然, 借入的錢要是「聰明錢」, 「聰明錢」是可以幫你錢搵錢的借貸, 借入高息貸款用來消費的話, 這根本不是投資, 是死路一條。借入孖展買股票, 要看股票價位, 更有可能被迫低位沽股, 這個難度較高; 所以要選擇一些低息又穩定的借貸, 樓按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用放租的租金收入作投資回報, 大家不妨細心思考, 不過樓價在這兩年間已經升了不少, 下跌風險已經增加不少。
通貨膨脹可能對打工仔來說是一隻洪水猛獸, 人工加不及通膨的話, 到時百物騰貴, 實在可憐, 但止凡認為如果理財投資了得的話, 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9-7-4
止凡影片目錄:google sheet
加入Telegram:https://t.me/cpleung826_post
加入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cpleung826
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好多人講:「恒生指數10年以來都無升,甚至跌了一點,證明投資港股無前途,長線投資已死。」 另一邊廂又有人認為:「應該繼續月供2800,越跌越買,價值投資就要『別人恐慌時貪婪』,大跌市正是物超所值的時候,長線投資要有信念才行。」 如果你是以上兩類人,都應該深入一點了解一下恒指發生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