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星期四

令人嚮往的財自故事

看見一則有關財務自由的報導(見最下面的連結),本已想深思後好好寫一篇文章討論一下,既然見有網友今天提到這篇新聞,還是現在寫寫吧。



話說故事主人翁Carlo今年45歲,4年前成功達至財務自由。主要透過每月賺取逾5萬港元股息回報於泰國清邁享受人生。報導也有不少資料,大家不妨先看看報導內容,再看這裡討論幾個重點。

先是按這個個案計計數,理解一下可行性。報導中指Carlo將4成的淨資產投放於股票,如買入宏利、煤氣、建行等,1成資金買入基金及2成買入債券,利息約6厘。

這代表總數的7成資金在投資,假設3成在閒置著。此組合能產生每月平均6萬元被動收入,一年70多萬元,按所說的6厘息計算,總資金約1,800萬元。即1250萬元資產,550萬元閒置。

Carlo指之所以有如此的資產,其中一個資金來源是因為於2014年沽出物業,假設當時這物業值1,000萬元,亂估扣減樓按後約袋800萬元,還有約1,000萬元的儲蓄得來資金。

(報導指2014年賣出約600呎物業,但這一點有些奇怪,因為600呎物業明明於約2001年買入,到2008年以小換大換入1,200呎的單位,2014年所賣出的應該是1,200呎的那個單位才合理)

據報指,Carlo財自於41歲,工作總共約19年,起初4、5年全數放到自住樓處,餘下15年時間,與太太的收入留起一半以上作為儲蓄,並用來月供股票、投資基金及債券。而他坦言自己為70後,做IT頗吃香,收入不輕。

假設夫妻二人加起來平均收入每年80萬元(這是平均數,薪金多是頭小尾多),一年有一半儲蓄,即40萬元,15年能儲蓄600萬元。Carlo的投資理念是不槓桿、不借貸、不投機,不求大賺,只求穩當。買當年的思捷、匯控。

600萬元一步步累積的,起初少,後來多,計回報時就簡化地以其中間數預一預,即中間位300萬元要於15年間升值至1,000萬元,三倍多,年回報8-9%,並不算誇張。當然,要小心的是金融海嘯時的「分水嶺」,他提到的兩支股票,海嘯之前與之後是兩個樣。

好簡單預一預,感覺這是一個平淡的財自故事,沒有驚喜的投資回報。要做到的可能性頗高,不需要做股神,比起一些買中bitcoin或爆升股而一夜暴富的故事來得更有意思。

唯一要留意的是他們夫妻二人本身都算高收入,亦有部分資金因享受著物業的升值。無論如何,人到中年,剛好不用工作了,而且生活更沒有需要節衣縮食的那種,值得參考。

除了計計數,還有幾個感想。首先,Carlo選擇離開香港到泰國清邁退休,可能不少人會認為這是一個下調生活質素的動作。我又不覺得這是downgrade生活,從一個生活水平高的地方搬到一個生活水平低的地方,不一定代表生活質素下降的。

例如Carlo的住屋支出,以12,000港元租住位於San Kamphaeng一幢面積2,800方呎的兩層高獨立別墅,這是令不少香港人夢寐以求的居住選擇。

然而,香港人要離開香港,需要不少膽量,還要解決不少現實問題,例如親戚朋友、小朋友讀書之類。我很欣賞Carlo可以作這個選擇。

看報導,這並非Carlo處心積慮的財自安排,而是於2016年發現自己積勞成疾,故最後決定裸辭及做手術休養。亦去過不少地方,最後喜歡泰國清邁,落地生根。

財自也講緣份,我估計Carlo不是身體有問題,也未必會41歲就放棄工作,有時命運或多或少也是注定的。

這故事給了一些啟發,有時我們太局限了自己,財自的生活,沒有再工作的必要,其實生活選擇可以更彈性。跳出香港這個生活水平是全球之冠的地方,選擇突然多很多,財自的門檻也大大下降,只是大家是否做得出而已。希望看到更多這類故事,讓我們有更多參考。

最後,好喜歡Carlo強調這句話:「儲錢再難都要儲,投資再難都要做。」 


報導連結:

《退休無憂:月收5萬 港男靠食息 清邁歎世界》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90423/00269_002.html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190422/bkn-20190422174515862-0422_00842_001.html

65 則留言:

  1. 又一財自成功的故事,非常好,非常好😍

    回覆刪除
  2. 財自方法有好多種,俾多D例子大家,一齊分享睇財自嘅樂趣: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喜歡可行性高的一類,比起突然暴富的股神故事更好。

      刪除
  3. 分析仔細。高收入、配合時機、不求投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加上兩夫妻同一目標。

      刪除
  4. 報道最後一段:
    回想當年,Carlo不禁感慨現今香港社會倒退,「以前喺大學做研究生,一個月都有17,000港元人工,不過同一個職位,現時都無咁多收入。」他續指,以前香港較多機會,如要買樓只要努力儲錢就會成功,但目前無論有多努力仍未必易出頭。對於現時香港年輕人難上車的苦況,他深表同情,但提醒他們要記住,「儲錢再難都要儲,投資再難都要做。」

    他都意識到香港的就業和居往環境大不如前,所以更要儲錢和投資,講得好到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的年紀,剛巧感受到大轉變。

      刪除
  5. 死慳死抵,年尾都買唔起一手騰訊。儲蓄和投資?別人的風花雪月。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投資理財是全方位的,節流之餘還要想辦法開源,起動了投資收入更有幫助,加油。

      刪除
  6. 去生活成本低的地方也不錯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錯,生活成本低的地方不等於downgrade。

      刪除
  7. 我暫時覺得財務自由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財務增值。
    就如我最重倉的700,一手只有100元股息,但已經從我最初月供時的100幾升到家下的差不多400。
    至於何時才買高息股達到財務自由?
    我覺得可以到60歲時轉換都可以。
    為什麼不一早買高息股?
    因為高息股通常是增長慢,市盈率低,後生應該買一些增長股,滾大雪球,年紀大時才可以買多一些高息股以應付退休後收入。
    事實上,我都做了一個10多隻股票的模擬高息股組合,回報還不錯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各人有不同選擇,趁自己還有主動收入的時候,按年齡去決定資產攻防配置,這是很好的想法。

      刪除
    2. 既然模擬收息股組合回報不俗,為何不同步實行?

      刪除
    3. potato兄說過了,年紀大才考慮,今天他更希望財務增值。

      刪除
  8. > 按所說的6厘息計算,總資金約1,800萬元。即1250萬元資產,550萬元閒置。
    計左一陣,
    我諗我做到 65 歲都未必儲到一半既 900 萬,
    睇黎財自無望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灰,積極地想辦法,不要被一條死數綁死自己一世。

      刪除
    2. 如果你不需要學被訪者萬八元租三千呎大屋,其實不用儲到65歲吖。

      刪除
    3. 一個人不用住這麼大的屋。

      刪除
    4. never say never.
      May be you buy another 700 with 100000 only and enjor the big rise

      刪除
    5. 正面。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9. 剛好也看了這個故事,也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們身在一個高通脹高收入的社會中,所以同樣的現金流,在不同地域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情況就如我們都生活在水流急速的河段,這裏機會處處,但水流很急,水都從指縫間流過,很難留下甚麽。

    環境舒適的地方就如平緩的河段,這裏都境色怡人,但機會不多,但實在很適合人安居。

    在不同地方對生活空間都會有不同感受,在我們這擠擁的社會,個個都望有一席之地居住,那怕只剩一張床位;但在相對平緩的地方,土地多的是,有的是更多的空間。

    所以,我自己的想法是,資產留在高增長區,人離開到有優質生活品質地方才是真正的財自之道,當然,人有太多根牽掛著,要走也要處理很多事,但在本人的情況,要走也是遲早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資產在高增長區而自己到別地過財自生活,這也是很好的想法,亦好有效益。

      刪除
  10. 當在香港上有四大長老,下有兒女,都幾難抽身離開香港。當財富某程度上累積到自我增值都比工作收入多時候又掌握了財自方向,在「出事」前換份輕鬆既工作,留多點時間鍛練下身體、陪伴及照顧家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回覆刪除
  11. 真的很感慨, 因為到最后, 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 但若沒有足夠的現金流, 係一個咁發達的地方, 都係好慘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向都是,所以要認清對自己生命真正重要的東西。以前都聽過,工作一世,辛勞一世,賺來的錢用來老時睇醫生,多麼的可惜。

      除健康外,還有其他重要的東西: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_16.html

      刪除
  12. 前兩天已看過報道,喜歡你的分析很仔細.香港既醫療制度已崩潰,高通脹,流動人口超標,壓力大...不適合居住,相反其他地方物價低,醫療,節奏也不錯,還有不同文化,反之可能有意外驚喜!
    生存還是生活其實可以揀既!^O^!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生存」來形容,好可悲的地方。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13. 謝謝分享,也為他們開心,大家一起努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家努力,分享更多這類故事。

      刪除
  14. 「據報指,Carlo財自於41歲,工作總共約19年,起初4、5年全數放到自住樓處,餘下15年時間,與太太的收入留起一半以上作為儲蓄」

    操作上,如今最難複製應該係,買完自住樓供緊,最可以儲到一半收入...
    十年前同而家完全唔同境況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代人都有好處壞處,不同經歷。最可取的方法是找找自己這一代的優勢。

      刪除
    2. 對呀,十年前同而家唔同境況了。

      十年前做KOL 賣廣告賺錢是匪夷所思的事,現在很多人在做。

      不同的其實是十年前到最後都不放棄,十年後的現在未開始就放棄了。

      刪除
    3. 止凡,

      同意, 每一代都有難處/優勢,
      但VS 上一代 難處係多左定少左, 優勢係多左定少左?


      知廣,

      承上段,
      優勢係多左財路, 例如你講的KOL
      但劣勢係, 衣食住行的基本 - 住, 都被另類剥削:
      - 一係硬食天價私樓
      - 公營/資助房屋惠及唔到中層人士
      其實即係另類繳交地產稅。

      呢個係客觀事實, 咩心態改變境界 唔放棄就有出路,果D說話留番用黎同自己下一代洗腦吧。

      刪除
    4. 積極一點,比消極好。發掘優勢,比強調劣勢好。好心態並不代表一定能成功,不過成功機會比較高。

      個人心態如何,其實不用與人爭辯,或求認同。持什麼心態,是一種選擇,只會影響到自己而已。

      刪除
    5. Yes,, 我過去在銀行工作,享受到低息按揭,即使有段時間是供兩層樓,也從未供樓多過2.5萬元。
      感嘆現時香港樓價實在嚇人。

      刪除
    6. 不同年代環境不同,金錢資產價值受通貨膨脹影響著,難以直接比較。

      刪除
  15. 買樓時間啱,又係一蕉殺敵。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反來看,有一代人一朝被樓市殺掉。

      刪除
  16. 財商先係重點,要保持資產平均每年產出6%現金流
    同每幾年或十年,1個乜乜風暴,海嘯,唔好被1野打沉,先係重點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財商的確重要,還有投資EQ,與風險管理,都好重要。

      刪除
    2. "要保持資產平均每年產出6%現金流"
      Overall 6% 呢個真係唔易做到, 仍在學習中

      刪除
    3. 買入優質股作長線投資,平均6%,不難也。

      刪除
  17. 先置業之後儲被動收入資產, 方向, 步驟, 先後次序都正確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生活沒有對錯吧,不過這的確是打工仔作好投資理財部署的好選擇。

      刪除
  18.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的例子都好難複製

      刪除
    2. 連我兒子問都唔答的東西,竟然自己多口咗😩

      刪除
    3. 什麼東西?不太明白。

      刪除
  19. 哈哈,在香港把普通一间屋子租出去都可以在东南亚(新加坡和文莱除外)过得很舒服了。不必想复杂投资,自住屋供完租出去搬去东南亚,简简单单。
    我是马来西亚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樣的安排,選擇多了,亦簡單了。

      刪除
    2.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刪除
  20. 剛剛寫了第一篇網誌,雖然是平日會同朋友聊天的話題,但是寫出來卻很花時間呀!止凡你真的很厲害,可以寫這麼多網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寫寫平凡的故事,很好呀。

      我都不算多產了,文章亦很無聊,隨心分享吧,加油。

      刪除
  21. 止凡兄的報導連結好似係簡化版,其實之後仲有,完整報道: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190422/bkn-20190422174515862-0422_00842_001.html
    其中有講到:
    由於Carlo的太太及女兒現時仍居於香港,所以他要港泰兩邊走,一年只有約七個月時間在清邁居住...
    就是這人好像是拋妻棄女,一個人跑到清邁,租一個2800呎的大屋,每年一個人在那住大半年,但又不是坐移民監,妻女又都留在香港,兩邊相加生活費只會增多不會減少,讓人很懷疑他到底在那邊幹甚麼...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風兄,的確有點不同,我看手機版的,現加多一條link。

      拋妻棄女一個人住2800呎大屋,又的確有點怪,這部分正是原本的連結文章沒有的。

      刪除
    2. 即使奇怪,也不損財自的過程和事實。

      刪除
    3. 同意,但也八卦想了解更多。

      刪除
  22. 我也很喜歡這個故事,貼地實幹一步一步走向財自。
    剛剛出來工作的人雖然難以複製上一代買樓樓換樓快速增值,但同樣地今時今日獲得的機會也是上一代難以比較。現時身在香港可以買美股,係屋企可以接Freelance,比以前多好多收入來源。
    我一直相信就算是遲了出身,80/90年代出身,也可以40多歲財務自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正面,的而且確,每一代都有不同的境況,有時感到這一代沒有出路,或許只是拿上一代成功的路來這一代比較,一心只想複製上一代的成功路,但其實這一代有新的遊戲規則,隨時成功得更快。

      刪除
  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NSFysRdYA

    應該是同一個人,但故事不簡單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的確是同一個人,但內容有點不同,清邁租地搞生意?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