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由上堂談到「崩口人」

今天上地盤平安卡重溫課程,俗稱「安全卡」或「綠卡」,每三年重溫一次,工作生涯已經上了很多次了。今次發現課程制度有點不同,原來勞工處在各方面都收緊了。



有什麼制度不同呢?往時上這些課程時間頗長,新申請需要一整日,重溫課程也需要半天,所談的內容主要提及一些法例及過案,內容頗為沉悶,所以很多人都不太會專心上堂,不少會拿著手機,甚至睡覺。

最誇張的是上午簽個名,開始幾分鐘就走了出去,一兩個鐘後才回來,總之在上午、小休、下午、小休後的點名時間報到就可以了。最後來一個考試,不可能太深,因為很多地盤工人可能只是小學未畢業,但也能合格。

過往這些現象,導師一般都不會理會,他們也只是收錢講課,夠鐘落堂。而且導師的自由度都頗大,各人有不同的尺度,例如大家在上課途中走出去多久,可管可不管。連試題都是由導師們設計,總之每個課程交數上勞工處就可以了。

今次則不一樣,導師說了很多新規矩,例如每間課室都安裝了攝錄鏡頭,每個學員都不可以連續離開課室15分鐘。導師也要積極提醒學員不可以玩手機及睡覺,勞工處要確保所有學員都專心上課。

導師還分享,勞工處有時會派人監堂,又試過「放蛇」,有些導師就因為沒有好好執行指引而被警告。而試卷也是勞工處出的,三個月換一批,程度更艱深了一點。

沉悶的課堂,不可以玩手機,幸好今天遇到一位有趣的導師,他已超過65歲,不停「發牢騷」,在我們面前批評這些新規矩,風趣得很。

批評之餘,他也解釋為何勞工處有此舉,當中提及一點政治觀點。他舉例要立國歌法,就是因為有人對國歌喝倒采。往日在餐廳我有我食飯,電視有電視奏國歌,日後就可能不可以了。管得嚴,因為有人犯界。

平安卡課程制度也一樣,嚴格了是因為太多意外,為何過去多年所有工業意外的死者也有「平安卡」但最後還是不「平安」呢?這令當局檢討,最後得出這類政策收緊

導師身為一名長者,觀點可能令不少年輕人不爽。但他也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越搞事,就越管得嚴,這是中國式管治邏輯,也是常識。

他也分析近年多宗意外,每單都漏做了一點安全程序。例如渠道密閉空間,工作前沒有驗齊三種有害氣體。大廈吊船橫飛,工人沒有檢查好吊索狀況。工程行業工人安全意識不高,被管得嚴也無可口非。

談到安全卡的課程,有一點很有趣,話說課程不時會有一些工人不識字,這如何通過考試呢?其實可以要求工作人員讀卷作答。但以前見過一些不識字的工人不會要求讀卷,直到第一次考試不合格,在即場補考時,大伙兒都離開後,才要求讀卷。

這次勞工處連這個情況都收緊了,如果一開始沒有要求讀卷的話,補考也不可以讀卷。補考一次也不合格的話,就不獲發「安全卡」,工人需要再次花時間上課程,而且費用不會退回。

為何以前不識字的工人會害怕要求讀卷呢?我估計主要原因是怕醜。不識字就自然需要讀卷吧,有什麼好怕醜呢?大家在閱讀這篇文章,證明大家都識字,我們未必會覺得不識字是一回事,所以很難明白他們的心理。

所謂「崩口人忌崩口碗」,其實有很多範疇也有這現象。以前曾經寫過一篇有關利是的文章,見《富人的利是》。生於草根,從少到大,親戚上頭都會關心利是封內的金額,人家給子女利是的金額若少於自己付出的金額,會感不爽。若相反的話,會感有愧。

我們新一代,感覺只是利利是是,根本沒有太著意。然而,有時這些人情世故,自己不著意不代表人家不著意,很多時我們需要站在人家角度想問題。

如果一樣東西,你一直都有,不覺得什麼,而人家從來都沒有的話,你要明白他們的想法,其實比較費力氣。

記得早前傳媒講李嘉誠帶精工,中產可能因為帶名錶而自豪,可能因為著名牌而自豪,這種心態,相信李嘉誠未必能夠理解。

當生活到達一個境界,什麼東西都沒有太著意,做人最緊要開心,做事最緊要有意義,「崩口人忌崩口碗」,在各範疇都做到不是「崩口人」,沒什麼被人「一提即嬲」的弱點,這將會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值得追求一下。

31 則留言:

  1. 匿名15.12.17

    把「因為不想民眾常常沒做原本規定要做的事情而加強監管」和「因為不想民眾常常做原本沒規定不能做的事情而修改規則」混為一談只是偷換概念而已。以同樣偷換概念的手法,也可以把國歌法比喻為「民眾都認同痴肥是不好的而把體重超標定為犯罪」一樣。

    快餐人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嚴格來說,這兩是不同概念,老人家嘛,讓他發表一下吧。我們坐著三個多小時,聽了他不少偉論,哈哈。

      刪除
    2. 匿名15.12.17

      無論是否認同引申手法,因果關係始終存在。

      刪除
    3. 老人家的話語,總有點點道理,我就當成娛樂時間吧。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4. 匿名16.12.17

      都是因果關係,然而因果關係的因並不相同。

      如果把「工業意外事件」比喻為「A先生每天不帶傘,導致每逢下雨也濕身,所以B政府要加強提醒他帶傘。」的話,「國歌法事件」就會是「A先生本來走有蓋道路不用帶傘,但是B政府為了強逼A先生帶傘,所以在有蓋道路加裝人工下雨裝置」。

      用人話講,前者係「入地盤唔做安全措施,發生意外會死,所以政府迫人做安全措施。」,後者係「以前唔唱國歌唔會死,但係而家政府要迫人唱,所以邊個唔唱就拉邊個。」。但係個導師就將前者講成「以前走堂唔使罰,但係而家政府要迫人上堂,所以邊個唔上堂就釘邊個牌。」

      這是利用語言陷阱引發的邏輯謬誤,盲點在於「走堂」原本就是有後果的,而「唔唱國歌」原本是沒有問題的。

      快餐人上

      刪除
    5. 匿名16.12.17

      你唔想唱國歌,政府冇迫你唱。
      但是人地唱國歌,你不可以不尊重甚至侮辱國歌,否則會被罰。
      起因是有人在奏國歌時侮辱國歌,挑釁政府,累街坊。

      過路人

      刪除
    6. 有關國歌法,我都有聽過一些大律師分析其特別之處,很多法律都會規管市民「不」可以做某些行為,而這條法條是規管市民「要」做某些行為,後者在立法時需要加倍小心。

      刪除
    7. 匿名16.12.17

      請問你聽到的說法,是一般市民「要」做那些行為,不做那些行為是會違法被罰的?

      過路人

      刪除
    8. 例子是這樣的,「不」做一些行為,好像不准你打劫、偷竊、橫過馬路、亂泊車等,做了這些行為就違法,會被罰。而「要」做一些行為,就是當奏起國歌時,無論你正在做什麼事情,你都需要肅立、正向國歌,若你沒有做,就違法。兩者在本質上有點分別,後者立法時要更小心,大概意思是這樣吧。

      刪除
    9. 匿名16.12.17

      維基百科有內地國歌法的全文(全文不長,不難看得明白),止凡兄有時間不況去看看,親自了解,勝於道聽途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其中第七條可能是你聽到解釋的相關條文,原文是:
      「奏唱國歌時,在場人員應當肅立,舉止莊重,不得有不尊重國歌的行為。」
      沒有訂立罰則。

      而第十五條則有訂定罰則的,條文如下:
      「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香港尚未立法,看不到國歌法會是洪水猛獸。

      過路人

      刪除
    10. 且看看立法結果如何吧。

      刪除
    11. 匿名17.12.17

      只要那句「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仍然存在,就難以肯定「不唱」不屬於「不尊重國歌行為」。特別是現在有個名為「釋法」的機制,所以看不到國歌法是洪水猛獸,也無法肯定國歌法不會是洪水猛獸。

      香港人習慣的法律,是明文規定不能做就不能做,沒規定就能做。而國內法律則喜歡以這類不清不楚的條文,留給執政者無限空間。兩地法制從根本上就不相同,所以基本上只要是國內法例,要加諸香港也必然會受到反對。

      至於所謂香港自行立法……現在連否決權也逐漸喪失的立法會,已經開始淪為全港人民代表大會,人民只能被代表。

      而在這討論裏,在下其實只是想指出那位導師的比喻,存在邏輯謬誤而已。這一點在使用語言來思考的時候十分重要,例如常常被強調的「價格」和「價值」,就是因為都是「價」而被混淆。又例如一個「錢」字,就讓絕大部份投資者也沒有意識到,其實「現金」也可以視為一種幾乎肯定只會眨值的資產。

      至於在下本身的政治立場,是覺得「尊重」迫不出來的。就連國內經歷高考的年齡層,對他們政府的不信任感也在日益擴大,在下倒是有點興趣,看看共產黨在不實行愚民政策下,要如何維持獨裁統治。如果不考慮自己也身在其中或將身在其中的話,這個高難度動作還是挺有觀賞價值的。

      快餐人上

      刪除
    12. 快餐人點出了重點,政治總是令人煩惱的東西。

      刪除
    13. 匿名18.12.17

      為甚麼中央政府要將國歌法加入基本法的附件三?因為有人在香港侮辱國歌。當然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些人是因為不滿中共統治香港,要表達或發洩他們的不滿。

      你可以不滿中央政府加強管治,強加國歌法於香港。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不滿有人侮辱國歌,令中央政府加強管治,影響及我們。更可以對雙方都不滿。

      世事都是互動的,互為影響的,中央政府和不滿中共的人都在互動。我們和他們也一樣在互動。這些互動,便構成了因果關係。

      作為第三者,我們不能控制中央政府如何管治,也不能控制反共的人如何去表達、發洩。我們只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及其他的反應。自己的行動,便是作因,其餘的反應,便是果。

      我們可以評估自己的行動,所引來的結果(反應),來決定行動的取捨。有些行動可能是微不足道,有些行動可能會集腋成裘,造成連鎖反應,影響巨大。這些結果,有其客觀因素而成就,不一定會依自己的主觀願望而行。

      例如我們可以在行動上去支持反共的人去侮辱國歌,甚至參與其事,這樣便會引至更多的人參與,加強聲勢……從另一方面看,中央便會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而有互動的反應,以中央政府的行事作風,那些反應才是最可能出來的反應?

      我們不想涉入政治,但是也逃避不了。你可以選擇你參與的方向和程度,這是你作的因(可以是眾因之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也可以是集腋成裘的一個力量),然後接受其帶來的結果。這個結果也不由你不接受,這個結果由你所作的因,加上其他非你所能改變的其他力量(環境因素)所達成的,不接受結果(怨天尤人)只是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內心痛苦。

      投資或其他的行為都一樣,在投資上,自己的行為便作了因,加上非自己能控制的其他力量(環境因素),便會結出相應的果,這個果不會因主觀願望而改變。

      想要能更好的評估結果,便要作更好的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對各種其他力量(環境因素)多作認識。

      如何取捨,各人有各人的自由。

      過路人

      刪除
    14. 從國歌法談到互動,看見因果,很禪,多謝分享。

      刪除
  2. 匿名15.12.17

    人就是咁,比一樣嘢你,好開心擁有佢,但要擺番就點都唔得,同你死過。但是你想要嘅嘢,一直得唔到,知到用任何方法都唔會得到,只有依重對方的條件去做先可以有,才唯命事從,就如幫人做工才有糧出。所以得來不易才珍惜,原來身在福中不知福,將之糟蹋,捨棄,甚至破壞,倒頭來還是推卸責不在己,在惡性循環中消失自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深度,有禪味。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2. 匿名15.12.17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鬆久必緊 ..... 睇你生於乜時世。
      識得踩線始終比墨守成規機會多。

      刪除
    3. 又是禪味留言,有意思。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3. 止凡先生、
    很有意思的文章(特别是末段部分的見解。謝分享。
    Ah Sa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指不要做「崩口人」的境界?

      刪除
  4. 匿名15.12.17

    請問止凡,有邊個網站可以睇到沒有經過除淨嘅股價,原本嘅股價?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除淨日前後,到google finance找找看就大概可以了吧。

      這個問題跟這文章好似沒多大關係。

      刪除
  5. 課堂不可以玩手機好丫,
    止凡兄可以有時間諗諗下本書寫乜好 ^^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下一本書?越來越難寫出來了,要認真想想。

      刪除
  6. 匿名15.12.17

    易地而處是很難學的呢,有腦又要有心。不介意別人冒犯,那又高一個層次了。

    T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家成功激怒到你,代表你介意那個點。當然,每人總有被攻擊的弱點,只是盡可能想得開,想得遠,無謂花時間動氣。

      刪除
  7. 澳門都有拎職安卡要上堂考試呢回事,但澳門仲未有咁嚴,導師仲會提示邊D係必出題,好容易合格。但澳門都多左好多意外,睇黎遲d又要學香港嚴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導師所言,那要看看該負責的官員是否勤力,他指自己範疇「不好彩」,因為負責官員十分勤力,今天已經是政務師長了。而隔離課室海事安全的課程仍是很輕鬆,因為負責官員不怎麼勤力,哈哈。

      刪除
  8. 崩口人忌崩口碗,很多事情看破不點破就好:)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