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新聞指東亞銀行裁員180人(2016年6月),收到這個消息時,剛巧在回看一條youtube影片,這影片是香港電台在2000年拍攝的《香港領袖系列》,影片訪問的主角就正正是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先生。影片訪問時,東亞銀行正在收購第一太平,當時有位在第一太平工作的員工打電話上節目,很擔心地問李國寶在完成收購後會否有裁員計劃,而李國寶則非常誠懇地回應那名員工,指東亞銀行從來都未曾裁員,希望她放心。
自東亞銀行裁員新聞報導後,不少評論分析東亞銀行近年盈利倒退的主因是源於中國經濟不景氣,並指香港的盈利貢獻絕對無問題,可惜管理層的決定卻要業績好的香港地區替業績不濟的地區「補鑊」,對香港打工仔甚為不公平。
港打工仔 缺少保障
記得筆者曾在blog內發文,討論過大型跨國企業對於開源節流的考慮,業績不好時需要作出開源節流的政策,節流的最快方法,又或者機構投資者最喜歡企業管理層用的方法,就是裁員。
曾與一些被跨國企業裁員的受害朋友討論過,那些跨國企業的管理層之所以喜歡選香港或新加坡來「開刀」,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的勞工保障法例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企業在這兩地請人或裁員都相對容易,俗語說「轉身快」。今天要「交數」所以裁掉10%的員工,下年盈利好一點時再請回這10%的員工,首要考慮是成本。香港貴為國際企業家天堂,這些成本早已弄得很低了。相反,要在一些發達國家裁員,所需要的成本未必是香港人能夠想像得到的。
經常說打工仔不應只想著付出與回報掛鉤,認為自己替公司付出得越多、賺得越多,所得到的回報就一定越多。其實,管理層的考慮與決定未必如此,說到底,主要又是看供求關係、法例、政策方向、成本效益等。假如打工仔在某環境中得不到保障與重視,就算是不折不扣的人才,所得到的結果都不一定是好的。例如某員工在某銀行內的證券部工作幹得十分出色,絕對是每年替公司賺很多錢的叻人,但最終仍可能會被裁員,原因可能是公司不想再發展證券部,又可能是總公司需要香港地區「交數」。對這題目可參考文章《企業裁員總是在香港》。
進修增值 積極理財
面對這樣的殘酷現實,打工仔要自保也有不少方法,最常見的有幾種,最積極的一種方法是增強自己的能力,努力令自己成為人才中的人才,成為行內的搶手貨,甚至可以不斷進修,游走於不同行業。這類打工仔對公司的裁員舉動不太害怕,因為本身是人才、周身刀,今天被裁,明天就有多份工作讓他選擇。另一個方法是希望有政治力量保護,例如成立工會、加入勞工團體等,甚至希望得到立法保障。我們會見到一些企業的工會勢力很大,與企業管理層平起平坐地談判,在這樣的情況下,打工仔的話語權會大一點吧。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好好地搞好個人的投資理財,盡早達至財務自由,就不用每天擔心被公司裁員。每一次看到這些大規模的企業裁員決定,我都感慨萬分,因為我知道能達到財務自由的打工仔不會多,180人被裁掉,代表有180個家庭生活受到影響,希望這幾百人不會出現太嚴重的生活問題。如果讀者還不清楚財務自由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不妨到小弟blog內爬文吧。
相關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da-gong-zi-zi-ri-80106098
裁員可以是好事或壞事。
回覆刪除你指用投資者角度?
刪除就算唔炒人,,行業既式微/轉變都會影響你既工作,,我認為得閒可以進修下其他野,,第日比人炒都有走盞,,同時打造投資倉,就算唔洗比人炒,,行步路都大聲D呀
回覆刪除你捉到重點, good
刪除最緊要放下身段,揾番份二打六新工填補時間,其它問題再作打算,足球有句術語,边走边射。。比賽仍耍繼續奮力向前!∶""~自己友
回覆刪除為生活,無辦法
刪除//我們會見到一些企業的工會勢力很大,與企業管理層平起平坐地談判//
回覆刪除比如國泰?
--Dogdogchi
外國啲工會勁好多
刪除東亞呢間公司真係無眼睇,業績長年無起色,李家多年前,連大股東地位都不保了
回覆刪除都係呀
刪除看完你篇文章後,感覺上筆者好清楚當年東亞裁員事情
刪除又會有呢個感覺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