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星期三

再見了 查大俠

收到金庸逝世消息,一代大俠,有點感慨,回味一下以前的一篇文章《一百年後的金庸與特首》,這也是對自己的提醒,有時候,犠牲太多去追求的,是否真的值得呢?



感覺上,今年下半年,特別多對香港乃至世界有重大貢獻的人物過身,8月有759林老闆,9月有高錕,10月有郭炳湘,昨日有金庸。

記得2003年沙士時,有風水術數之士早早算出有多位名字帶「木」字部的名星去世,結果,當年有張國榮、梅艷芳、林振強、柯受良相繼過身,不知今次有沒有人又一早算出這些過身事件呢?

無庸置疑,金庸的作品深深影響著大多數華人,雖然我沒有看金庸著作(從來都沒有看小說的習慣),但翻拍的電視劇與電影都看過不少,加上家父早已把圖書館內所有武俠小說都看得熟爛,耳濡目染,大概知道金庸的級數如何,絕對是一流中的一流。

看金庸的著作被拍成的電視劇,我感到一個厲害之處,是他描繪的故事,能與一點史實交匯起來。我認為這點相當重要,如果所創作的故事太過天馬行空,很難有代入感,未必好看,總要配合一點點背景事實,七分假帶三分真,這更好看。

科幻小說作家,也總需要一些科學知識,看起來才像樣。我發覺倪匡作品也有類似傾向,或許因此而變得吸引吧。近年有齣電影《星際效應》,也請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索恩(Kip Thorne)當顧問,拍出來更好看。

曾經聽過,鄧小平晚年時,床頭總放著一本金庸小說,每晚睡前都堅持要看幾頁才入睡。來自香港的金庸,寫出的小說影響著中港台以至全球華人,連國家領導人都要讀,這個成就實在前無古人,後有沒有來者就未知曉。

古今中外,勁人叻人經常出現,好似牛頓、愛因斯坦好叻,李小龍好勁,但我出世時他們早已仙遊。有幸與一些偉人處於同一時空,甚至生活於同一個地區政權之下,其實十分榮幸。

如今金庸去世,享年94歲,其身邊人也不用太傷感,能健康活到這個年紀已算有福氣,而且毫無疑問,數以億計的人會記得他,懷念他的,因為他影響過數以億計的人,願他一路好走。

29 則留言:

  1. 匿名31.10.18

    一直細個都無興趣睇書,係中六無心向學時突然見到學校圖書館有鹿鼎記,自此睇到不能自拔,即使去到Alevel時都會每晚睇少少神雕!
    又係時候睇下書啦

    Kelvin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時緣份一到,很難擋。

      刪除
  2. Will you try to read one set ?

    ^_^

    回覆刪除
    回覆
    1. 暫沒有這個打算噢,但可能他日突然心血來潮吧。

      刪除
  3. 他的小說,好難只是每晚睡前看幾頁才入睡,一套小說四本,通常看到第三本便不停追看,直至看完為止,試過追看到第二朝三四點,不過這只是讀書時期放暑假才有的閒情雅緻,其實書的描述細緻很多,比起電影電視劇好睇得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都估到亂博姐是書迷,你的外形似,哈哈。

      刪除
  4.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記得讀中學時,在寒冷的冬夜裡看笑遨江湖,讀到凌晨2時再肯睡覺,翌日還要七點起床準備上學。有金庸的青春真好。

      刪除
    2. 相信不少人也有追金庸小說的經歷。

      刪除
  5. 好像金庸先生是24歲時才從浙江移居香港,做記者,之後創辦明報……不能說是出自香港,但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地方讓有能之士發揮…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一定要是香港原居民才是出自香港吧。

      刪除
  6. 每個人都有一部最喜歡的金庸小記和人物,止凡你呢?


    回覆刪除
  7. 讀書時代最喜歡討論金庸小說中誰人武功最強,想想也覺得有趣
    查大俠一路好走

    回覆刪除
  8. 記得中學時候好奇在圖書館借射雕英雄傳, 想知道為什麼不少人說金庸武俠小說好看
    誰知一看便著迷, 大概有半個學期時間, 不止在家中, 還在上課時間在櫃桶偷看射雕英雄傳及神雕俠侶呢, 哈哈
    金庸老先生用一支筆建構一個獨有的江湖世界觀, 同時亦受世界華人認同 實在能人所不能
    希望金庸老先生在另一個世界的桃花島 享受世外桃源的生活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金庸給了太多人美好時光,實在是一代奇才。

      刪除
  9. 話說金老常把歷史融入其小說中,有時真的會令我查看當時的一些歷史背景,情況就如我喜歡玩三國誌,就很自然會看相關歷史,這對本來沉悶的歷史科不失為引起興趣的方法。

    話說,有些人會真以為康熙最得力的助手真是韋小寶;明朝真如倚天屠龍記所說是出於明教...這大概可看出金老的作品真的很深入民心,有時還可以假亂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如果有些歷史知識作為背景,看起來可能感到更有趣。

      刪除
  10. 金庸武俠小說吸引之處是借一些朝代如宋(射雕, 神雕), 元(倚天), 明(碧血劍), 清(鹿鼎記)歷史為背景之後加上人物故事詳細, 細膩的描寫, 水平比美中國文學家名著, 應該在未來中國文學史佔一席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再加一個諾貝爾文學奬就一流。

      刪除
    2. 冇諾貝爾文學奬的同常名氣仲大過有奬的

      刪除
    3. 這是一個終身成就獎。

      刪除
  11. 中國大陸第一次來歐洲旅游的人大致上不會錯過兩個地方:
    一、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二、 德國波昂貝多芬出生故居。
    劍橋(Cambridge),又名康橋,整座大學城流淌著一條秀麗的流水叫做River Cam,在詩人徐志摩先生的著名詩歌《再別康橋》與著名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影響下,幾乎全中國都知道劍橋與劍河它們更具“詩意”的名字是康橋、康河。徐志摩於1921年與1922年在國王大學研習,解釋了非常之多英國藝文界的朋友,其中包括John Keynes。《再別康橋》寫作於1928年秋他重游劍橋後,在歸國的渡輪上寫出了這一首近代詩歌的傑出詩作。
    2008年國王學院紀念這一位對中英兩國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詩人樹立了“詩碑”,上面鐫刻著《再別康橋》一詩,開首兩句詩句以及結尾的兩句詩句,那就是: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當然了,在中國大陸上過高中的學生,每一位都能毫無困難地朗誦、背誦這一首詩。徐先生是浙江人,今年是這首名詩發表的90週年,作曲家葉國輝先生將《再別康橋》譜寫成了一段約12分鐘的樂曲,由男高音歌唱家韓蓬和浙江交響樂團樂團演繹,10月份時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首演。據說效果甚佳。

    這跟金庸有什麼關係?查良鏞先生的母親是詩人徐志摩先生父親的堂妹。,所以,兩人是老表關係。據金庸的說法,他童年時曾隨母親回祖家探親見過一次當時已全國知名的詩人徐志摩。

    不知什麼原因,金庸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表哥”情結。在他的小說裡,好幾個“表哥”都是忘情背義、負心的傢伙,如,慕容復、汪嘯風與衛璧等人,查先生可能不服“表哥”徐志摩先生盛名遠播,晚年80歲了還到劍橋St John's College進修歷史,獲得了碩士與博士學位,其後屢次說徐志摩先生在劍橋沒有得到學位!更有意思的是,2012年,查先生的現任夫人向St John's College捐贈了一尊名為Cha Stone的石像,用意大概就是,你那個在King´s College後面的“詩碑”算什麼!

    詩人徐志摩曾使用筆名“雲中鶴”發表過一些作品,查先生的《天龍八部》裡的四大惡人之末那一個“淫賊”居然同名!

    詩人徐志摩先生1937年11月19日深秋時分飛機意外去世,短短的35年的生命所享的盛名,竟然壓得94歲去世的查先生這麼久,我作為中國浪漫派詩歌的愛好者願意代表徐先生想查先生道個歉,假如我具備這個資格的話!

    查先生另一個難解心結的人是武俠小說作家古龍,他一度讓查先生封筆,因為寫不過古龍而讓賢,幸好古龍早死,查先生的瑜亮情結就不如“表哥”這麼厲害!

    唉!人就是放不下浮名!這是我的結論。

    回覆刪除
    回覆
    1. 瑜亮情結,這段故事以前未有聽過,謝分享。

      刪除
    2.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百曉生《兵器譜》排名,第一是天機老人的如意棒,第二是上官金紅的子母龍鳳環,第三是李尋歡的小李飛刀。下面是《多情劍客無情劍》其中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李尋歡道:“你的環呢?”
      上官金虹道:“環已在。”
      李尋歡道:“在哪裡?”
      上官金虹道:“在心裡!”
      李尋歡道:“心裡?”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雖無環,心中卻有環!”
      李尋歡的瞳孔突然收縮。
      上官金虹的環,竟是看不見的!
      正因為看不見,所以就無所不在,無處不至。它可能已到了你眼前,已到了你咽喉,已到了你靈魂中。
      直到你整個人都已被它摧毀,還是看不見它的存在!
      “手中無環,心中有環!”
      這正是武學的巔峰!
      這已是“仙佛”的境界!
      老人道:“他們自以為‘手中無環,心中有環’,就已到了武學的巔峰,其實還差得遠哩!”
      少女吃吃笑道:“差多遠?”
      老人道:“至少還差十萬八千里。”
      少女道:“要怎麼樣才真正是武學的巔峰。”
      老人道:“要手中無環,心中也無環,到了環即是我,我即是環時,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還差一點?
      老人道:“還差一點。”
      他緩緩接著道:“真正的武學巔峰,是要能妙滲造化,到無環無我,環我兩忘,那才真的是無所不至,無堅不摧。”

      刪除
    3. 古龍,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人,出生於香港,在荃灣天主教小學德聲學校上學,1950年闔家移居台灣。因為在香港讀小學,我估計他會說流利的粵語。他與金庸對武俠小鼠最大的不同看法是:金庸只認為武俠小說是消閒娛樂產品,但古龍則認為武俠小說是一種“文學”載體,可以把武俠、文藝、偵探、推理、寓言等等通過這個載體表達作者對人性的看法。他也經常將在他的小說裡滲入散文和新詩的句法。可惜只活了47歲。《陸小鳳》系列故事就是金庸親自邀請他為旗下的《明報》撰寫,金庸其後封筆,頗有世代傳承的意味。

      刪除
  12. “解釋了非常之多英國藝文界的朋友”是結識了非常之多英國藝文界的朋友之筆誤,見諒!

    回覆刪除
  13. 啊!現在不只是“詩碑”了,劍橋國王學院今年8月更擴建了一個中式花園去紀念這位詩人。希望查先生不會是生氣導致病情惡化就好了!
    英国剑桥大学建中式花园纪念徐志摩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18-08/12/c_1123257055.htm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