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星期日

拒絕當樓奴

有blog友在fb私訊分享了一條影片,是鏗鏘集所拍的《拒絕當樓奴》,他還寫了以下的留言,令我更有興趣看看那是怎樣的一條影片。

「我覺得呢一集鏗鏘集極有教育意義,完全解釋者咩叫做心態同選擇,好值得討論。片中月入10萬元的夫婦簡單留意下佢地既消費模式,真係印證到財務教育的重要性。」




影片中的故事主要講述一對初婚夫婦在結婚前的日子裡不斷搵樓的過程,他們大學畢業一年,加起來月入不足四萬,其實已經很不錯,比不少香港家庭的收入都要好,可惜對於積蓄不多的他們來說,要買樓就難一點。

看到他們一直找尋租盤,發現香港市區租盤的確很缺,而且很貴。找了很久,有一次他們突然找到一個八千多元的租盤,上去看看,大家都嚇一跳,面積很大,認為那個租金水平絕對是「低水」。當他們滿心歡喜之際,才搞清楚事實,原來那是一個分租盤,八千多元只是租屋內的其中一間房而已。

這對年輕夫婦唯有由市區轉移去新界地方找租盤,到沙田圍村裡去找租盤,雖然同一個租金所租用的地方的確比市區大得多,可惜二人的理想要求並不一致,還是不成事。節目到了最後,兩位就寄望於新一期居屋的抽籤,希望可以安頓下來。

原來blog友所提到的高收入故事,是節目當中所加插的一對高收入的夫婦,兩口子加起來月入超過十萬元,但他們選擇不買樓,寧把金錢花在個人興趣之上。丈夫喜歡玩越野單車,原來添置單車裝備都可以用上十多萬元,這與我這些「街童」小時候玩的單車相差很遠。

這對高收入夫婦對當樓奴非常有戒心,為了不做樓奴,寧願搬到錦上路村屋租樓住、養車。於他們眼中,買樓背負很高風險,他們舉出97年、沙士、金融海嘯等樓價大跌的時代,很多人損手爛腳,於是他們不認為買樓是好的選擇。

不買樓絕不是問題,重點是所為何事。感覺上,只有32歲就追求興趣,把財富都花在興趣之上,給人一種沒有計劃,即時行樂之感。如果不買樓的原因是為了追求理想,這可能更可取。始終,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一切都是因果。

另外,買樓於他們心目中就是高風險,就是當樓奴,這其實有點兒把風險放得過大,風險不是需要逃避,而是需要了解與管理。我不知道他們不買樓之後,資金拿到什麼地方去投資,如果一向沒有投資習慣,十年廿年後沒有持有資產的他們,希望還可以維持今天的生活。

在此要讚一讚港台,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節目,簡單幾個人物組合,已經能帶出香港樓市的現實。節目中就是一對對普通年輕夫婦,高收入也好,低收入也好,描述出他們面對著怎樣的住屋問題,用不著每每要找到最極端的人物,在節目中出現金句,博取收視的。

當然,節目延伸當然還可以的。例如有關投資理財、財務管理。初出來的年青人,除了四圍看租盤,還有什麼方法好好理財,改變現況呢?收入每月超過十萬元的夫婦,除了避開置業風險、享受生活、供養興趣外,還有什麼好計劃盡快達至財務自由呢?若能針對這方向跟進一下,將會更好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RoS3JcVi0&list=PLNeDHJwo46fllHEZbOmULssEZPAQluPhX

60 則留言:

  1. 匿名7.5.17

    我始終覺得買樓係量力而為。以前,我都有個夢想,拎住部相機四處影,影到一啲好另類既相,我會珍藏,我個夢想係希望做個影相既自由人。

    但同時,讀到大專,我又覺得興趣,工作,投資應該同步發展,側重什麼一面都唔係太好,我雖然沒有勇氣將興趣轉化成職業,但我只係將佢以第二種形式,存在生活中,例如閒時都會拎部相機出去影相。

    對於現階段,錢都係生活中都係扮演好重要既角色。將達到財務自由定為首人生最優先既位置,係必須的。好認同風險要正視同處理,而唔係視而不見,這有啲似諱疾忌醫咁,知而不理。

    有句話我都好鐘意:risk is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同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睇多左你既Blog,真係覺得你係個無私既分享財務知識既人,雖然我係讀金融既,但好多時,理論總係有個框框框死人諗野,讀金融唔代表認同書上面每個字眼既定義。

    熱鬥小斑馬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小斑馬分享你的人生觀,原來你是讀金融的,遇到合適的題材,不妨多分享意見。

      刪除
  2. 匿名7.5.17

    補充
    人生既價值係自己黎釐定既,所謂既樓奴,如果有足夠既財商底同能力,我覺得唔怕做樓奴。更何況,經濟係一個又一個周期,總有差同好,周而復始,如果因為舊時既經驗而現今有能力都拒絕買樓,我覺得好可惜。有自己既目標同對人生既諗法,其實唔怕比朋友笑市儈,身邊既人都話我現實,而我只係將未來會出現既困局提前思考,唔覺有咩問題:-P

    回覆刪除
    回覆
    1. 樓奴這個稱呼,其實有點兒武斷,相反,如認為所有操作都需要以買樓為依歸,那又是另一個極端。

      刪除
    2. 匿名8.5.17

      我跟小嘍囉是相識的多年朋友 是他介紹我看這個Blog,好的,日後見有關的題材我都會留點意見:-)

      刪除
    3. 那要多謝小嘍囉了,他不時都有留言,日後不妨多來交流。

      刪除
  3. 先甜後苦 vs 先苦後甜。很好的點子。

    身邊曾有一名同事,月入只有萬多元,卻已經會去買一些超過一萬元的手袋。那位同事還跟我說:"錢要花了才開心。"

    我當時聽完很驚訝。這樣子的理財方式,如何保障退休時的生活質素?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些例子屢見不鮮,不時聽到「花出去的錢才是自己的」,一切都是因果。

      刪除
    2. 匿名8.5.17

      假設先後等值,甜苦等值。
      先100%甜+後100%苦=0
      先100%苦+後100%甜=0
      其實沒差。

      然而先甜、先苦的選擇,和後苦、後甜的概率雖然有關,卻並非必然。
      「先100%甜+後(20%甜)×(80%苦)」就未必必然差於「先100%苦+後(20%苦)×(80%甜)」

      所以問題癥結,應該放在當下對未來的規劃,而非當下是甜是苦。追求先苦後甜,何不追求先甜後甜?

      快餐人上

      刪除
    3. 若能這樣簡單去量化甜與苦的程度,就能以算術計算出來,可惜這些情感不容易計算,加上還有時間性的考慮,實在難以量化。若能做到,先甜後甜的確值得追求,一切講求平衡吧。

      刪除
  4. Fida7.5.17

    樓奴要視乎用家對樓房是自住或作為投資工具的一種。拿來自住的話,供樓及所需開支可以同租金作個比較,長遠有數得計,而樓價上升再拿資產來操作又是另一回事;而拿來投資又是另一條數。

    沒有財商,買什麼投資什麼,無論有沒有金融海潚都有風險。有幸看得多你們文章同上你們的課程,才可進一步明白財商有價。

    亦都祝片中新婚夫婦早日搵到安樂蝸,高薪夫婦能找到止凡兄等blogger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Fida兄,我也希望他們來這裡看看文章,大家互相影響一下。

      刪除
  5. 問題係, WHY NOT BOTH?
    又洗錢又上到車, 唔係最好咩? 而家打機升LEVEL 一定要辛苦過後才有收獲? 是成年人厄小朋友說話吧.
    同溝女一樣, 樣靚一定無內在美? WHY NOT BOTH?

    上一代辛苦上車, 已成過去, 何必要年青人走一樣的路?

    當樓價同租金都高0既時候, 對收入唔高0既人, 買同租一樣SUFFER.

    係值唔值問題, 唔係買定租0既問題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也有道理,家庭月入超過十萬,絕對可以好好安排,達至兩者兼得。

      刪除
    2. 同意70後80後的說法,住宅已被包裝為藝術品(稀缺性,採用兩年就壞的歐洲名牌電器等),與居民收入沒有一點關係。

      刪除
    3. 發展商的用意,相信大家都清楚,所以也要認清這個遊戲如何玩。

      刪除
  6. 匿名8.5.17

    全部都係成年人,自己決定,自己負責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同認,借題討論一下而已,好提醒好交流。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7. 一層自住樓,對家庭生活絕對可以起到穩定作用,這是無價的。
    觀乎節目中嘅主角雖然拒當樓奴不買樓,但其實佢地仍然避不了被居住問題所勞役。
    浪費公餘時間四出搵租盤,每隔兩年便要面臨加租及可能"被搬屋"...生活裡經常要處理這些不由自主,又何嘗不奴??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認同對生活起穩定作用的論點,安居之後,做其他的投資考慮都不一樣。人人性格不同,我認識有朋友很喜歡搬屋,試住別人的屋,享受把屋住殘了又不用負責的感覺,不過大部分人多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刪除
  8. 匿名8.5.17

    樓不樓奴,,我覺得重點不是這裏,,
    而是點樣的生活才可以讓自己可以活得更好,,
    所以愛默生講得好好,,
    你有點樣的思維就有點樣的生活,,
    我之前睇過一半,,一路睇一路心酸,,
    為何年輕人唔多d認識樓的財務知識,,多d認識投資的財務知識,,
    那麼在佢地的眼中會有更多更濶的野可以望得到,,
    亦會有更多的機會出現,,
    而唔係一路話點解咁貴,,點解買唔起,,等等,,
    當下應該要停一停想一想未來的規劃,,
    因為你的選擇足以改寫你的下半生,,
    窮人想改變的係生活,,
    富人想改變的係命運,,
    所以祝福片中的主角可以明白同想一想應如何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畢竟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先可以改變到,,
    努力,,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改變生活與改變命運,這個層次很不同,規劃人生的重要性,的確值得年青人注意。

      刪除
    2. 匿名11.5.17

      為何年輕人會咁?
      我來說一下身邊的朋友發生了什麼事吧.
      其實無數年輕人已跌入消費的陷阱,基於人有我有的心態,
      買樓對他們來說太遙遠,吃喝玩樂比較容易,要到結婚才著急.

      大部份的洗費花在:

      一千多元的保險 ,
      一千多元的交通費,
      一千多元的美容/健身plan ,
      一千多元的旅行錢(平均每月計)
      一千多元的雜費 (衣服 & 淘寶 & 紅白事之類...)
      3~5000千元的家用, 3~5000元的餐飲費 ,
      仲未計有些玩車玩相機還學貸的.....

      要過年青人眼中的"正常生活" 冇2萬以上是不行的,
      而有2~3萬人工的是放棄不了現在的生活質素的,
      沒狠下心追上火車的就只能成為壟斷階層的燃料(交租).

      PS: 這世界的確對85以後出生的人不公平,
      沒父幹的話在這大富豪遊戲中已輸9成,
      不然為什麼居然有人腦子進水希望經濟爆掉/打仗來翻棋盤.

      ---herman

      刪除
    3. 不同的年代也有不同問題,香港這一個年代,有點似人家發達社會所面對的問題,社會繁榮了很多年,反而不少問題產生出來,而人們的處理問題能力又下降,對各方面的要求又越來越高,難搞。

      刪除
  9. 有第一層樓,先可以儲到錢,至少對沖咗銀紙貶值,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地方不印銀紙了。

    有第二層樓,便開始自己印銀紙了,因有租客帮手供樓。甚至可以變錢出來了,因為有一些BB班財技可用... 例如每兩年轉按,甚至加按... 當然,大前題是平日要培養足夠的財商,清楚知道自己做什麽...

    而且買樓也是可以由小開始做起,要知道方法便要多點去書局走走(有太多人出書講買樓了)... 總之知識無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樓之人,又有財商之人,閱讀這留言,加上這幾年,自然會知道羅渣兄在說什麼。

      刪除
  10. 恐懼來自無知。對理財的無知才產生買樓危險的缪誤。那對高收入夫妻如果除了無樓,也沒有其它資產(資產者,帶來現金流者也),那才真是危險。高收入應該是受過高深教育,但財商之差勁,足見現在的高等教育無非是為了培訓打工仔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希望這節目可以有續集,討論一下他們的財商,會有更多啟發。

      刪除
  11. 匿名8.5.17

    其實那對高收入夫妻沒什麼好討論,已經能租樓 養車 有兩個小朋友 甚至兩個工人,己經比很多家庭幸福得非常多,選擇層面已經大到不得了,只是他們選擇問題。另外對年輕夫婦才是重點,香港新一代絕大部份人面對的問題正是他們遇到,可以說他們面對的問題是死症。但另一邊想了解一下這裹很多財商高手前輩會有什麼實際建議。
    Barry

    回覆刪除
    回覆
    1. 高薪一族,不一定在財務上很輕鬆,你看許仕仁的問題也不少,所以也值得討論的。這個高收入的例子也能看見,他們的收入被不少支出所控制。Barry不妨多來回看舊文,多交流,可能力所啟發。

      刪除
    2. 回應一下Barry.高薪但不代表steady income. 現在的A.I.進化已威脅傳統食腦行業如fund manager甚至藝術界,A.I.已識寫歌作詩。如古龍小說的邏輯,最安全的時刻可能就是最危險的時刻。現在的高新族真的要看看還可以搵多幾年錢。唯有建立自己的資產和被動收入才是長久之計。
      年輕夫婦的問題是環球問題,不是香港獨有。不要老覺得香港新一代很慘,其實全世界都一樣。也不是哪個高手能獨力可解決。作為個人來說,只能開源節流,先投資自己(財商),再投資資產。這是最實際的建議。

      刪除
    3. 越來越多文章談論A.I.將會如何取代人,連醫生律師等高薪專業人士的工種都能輕易被取代,的確令人擔心。

      刪除
  12. 投資能夠賺得到錢的根本原則:低買高賣。
    樓宇也是一種商品,價格波動是根本特性。“97年、沙士、金融海嘯等樓價大跌的時代,很多人損手爛腳,”正是低價的時候,懂得投資的人就不會驚慌失措,而是一個買進的絕好良機。
    Winning the Lolser´s Gsme的作者Charles Ellis告訴我們,有五個步驟與層次能使你的終生財務成功最大化:
    收入
    儲蓄
    投資
    捐贈
    遺產計劃
    有了一個不錯的收入,應該努力使儲蓄與投資金額最大化。等到你賺到了足夠的錢後,才會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除了商品之外,物業也是可以自用的,衣食住行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解決一些支出項目。

      刪除
  13. Winning the Lolser´s Gsme是Winning the Loser´s Game之筆誤,見諒!

    回覆刪除
  14. 問題是沒資格入公屋, 但又買不起私樓的人數眾多. 居屋或中間的供應本身跟不上需求, 在辣招底下更變相令情況惡化(租盤減低). 令細樓租金貴過豪宅.

    當然可以說新婚的年青人可以不一定搬出來住, 沒錢買不起樓又不想捱貴租可選擇回家跟父母一起住. 這又做成其它社會問題 (啃老, 婆媳, 出生率低 etc..).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利申: 住了4-5年劏房跟年剛買樓的80後糞青上

      刪除
    2. 這現象的確需要正視與解決,但同時又不要每每埋怨社會問題,如Keith兄可能因為自強,4-5年成功買樓,可能故事也值得分享。

      刪除
  15. “...用不著每每要找到最極端的人物,在節目中出現金句,博取收視的。” ← 非常同意, 這個港台節目的確寫實很多, 更能帶出社會的現況..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錯,出來的效果也不錯。

      刪除
  16. 如心中踏實, 收入能應付租金, 有無樓對這些人來說無咩所謂, 社會問題反而出現在以上兩點都無的人士身上, 無樓或應付不到租住導致成不到家, 香港屋細與上一輩逼在一起其實不是個好的解決方法, 難道為了儲到條首期數要四五十至成到家?

    不如走難去外國更有一條出路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外國生活,這是多一個選擇,不過始終「香港是我家」這個概念植根於不少香港人心中。

      刪除
    2. 匿名11.5.17

      其實香港本身基數高, 對比世界各地大城市升得不算多了, 在政府角度, 穩定就好,錢不夠可以住遠D, 買遠D, 為什麼要幫想買樓的幾十萬人去推倒幾百萬人的資產(包括他們自己的物業) 唔係點解依排係咁推銷粵港澳大灣區...根本全世界都係咁.

      --herman

      刪除
    3. 資產格價,如今升了上來,要跌回去就會很痛苦,亦會產生不少社會動盪,所以理解政府在做什麼的。

      刪除
  17. 匿名14.5.17

    葵涌,荃灣,青衣,屯天元,沙田至上水,馬鞍將軍....過去一幅又一幅的大型發展,
    但97至今...20年了, 我哋做過D乜,由其呢個特區政府!有大型做地駛攪成咁?
    仲同我哋講未來需要等同於三幅沙田面積的土地喎!
    做半幅都無能為力仲吹三幅咁多?
    咨詢反對再咨詢,再咨詢再反對再再咨詢,研究退回再研究,再研究再退回再再研究,
    呢個就係我哋今天的香港,
    呢個政府真係乜都做唔到?還是籍着民意取態來借勢打勢,上下其手....
    講真今天有能力手楂兩三個單位嗰班人及其下一代唔爛賭的話,其實佢哋一早已經衣食無憂了!
    香港早已世襲化,係我哋自己呃自己冇d咁既事....
    廢柴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都是每天傳媒在談的問題,相對負面,如果你是年青人的話,建議找一些正面一點的方向,這樣的成功機會較高,始終成功的不會是多數人,而這些內容都是多數人在說的東西。

      刪除
    2. 這篇舊文章可能對你有所啟發: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9/90.html

      刪除
  18. 想當年結婚後逼自己儲蓄,之後買了人生第一個物業(雖然係居屋),頭幾年非常辛苦,之後因需要買埋車位,其實所有都係實際需要而推動自己去買。之後有了小朋友,又因開始長大要多些空間,喺上年睇準有小小下跌時機,差不多套晒股票換了大d嘅私人樓(當然又要再供),我好明白現在買樓同換樓都唔容易,缺少財商嘅我只認為~~當銀紙持續貶值而只懂埋怨或只追求所謂自由人生,其實係對自己或身邊人極不負責任。

    多謝止凡兄提醒我呢類唔太懂財商嘅人知道理財嘅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DW兄分享個人故事,人人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多一點財商,對人生多一點計劃,的確會令自己與身邊人的生活更好,我從少到大見過不少缺錢所產生的問題,的確不好受。

      刪除
  19. 其實講到底係"捨得"2個字...
    自己都係由公屋仔起步...
    2009年畢業,銀行得20000,打工底薪得7000,當年公屋單人申請仲合資格,但計分制注定得個等...2012年中結婚,2013年年頭樓1,2015年年中加按再補錢買樓2,中間硬食DSD,壓測由2%升到3%,按揭成數收緊到6成...
    別人眼中30歲就有2層,好好LA...但呢幾年無岀國旅行,係飛下雲南玩下,試過幾個月無放過假,又試過4.5月跑2更揾錢,一切都係取決自己取捨...多謝家人支持...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嘩,近幾年樓市大升與辣招之下一變二,果然勇氣十分,好好衡量自己財務風險,這會使投資更穩當,加油。

      刪除
    2. 多謝提醒...之前太集中香港物業,所以樓2(2015年年中)到宜家,一直補做返D分散風險投資/儲蓄...資產負債比率終於去返50%以下...

      刪除
    3. 或許你的工作事途漸上軌道,往後日子也會越來越輕鬆。

      刪除
    4. 承止凡兄貴言...

      刪除
    5. 這是合理預期吧。

      刪除
  20. 匿名18.5.17

    唉,睇到你講到「先甜後苦,先苦後甜」之後好感慨。我同我husband都係啲好frugal嘅人,我地家庭收入唔低,不過我地用錢好謹慎,生活過得好安穩,日子亦過得好平靜。因為我同我husband都係啲好易滿足嘅人,所以我地生活過得簡單愉快。不過同一時間,我亦好欣賞果啲為追求興趣,追求理想,不惜一切,生活得熱熱烈烈,果種so full of life, so full of passion嘅人。人生得一世,年輕亦只有一次,我唔係好老,都係三十出頭,不過人大咗,不幸嘅事情見多咗,明白到人生無常,亦明白到及時行樂嘅重要,有時我不禁問自己,假如聽日我將不在人世,我會唔會真係無悔。平平靜靜生活有平平靜靜生活嘅好處,熱熱烈烈生活亦有熱熱烈烈生活嘅好處,如何選擇好在乎人生之中乜嘢對你最重要,有啲人追求生活上嘅security,亦有啲人為佢嘅passion而活,點揀都好,只要你係經過深思熟慮去揀,at the end of the day唔好為你嘅選擇後悔就得。

    榛子媽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同意,所以不同的生活態度,沒有對與錯,最重要找到個平衡,側重於任何一邊都未必好事,我身邊也有不少即時行樂的人,也有以節儉自豪的好友,怎樣也好,都是個人選擇。

      刪除
  21. 夫婦月入十萬又如何?稱得上高收入?未有物業,小朋友一年交稅至少夫婦一個月薪金。
    現刻買物業,若果要顧及生兒育女,兩房走唔甩,市區600萬以下選擇唔多,置業好多時都要睇埋屋企人住處,有冇支援,所以就算戶口有一二百萬都上唔到車。夾硬上,買到既可能又唔啱心水。
    現刻買樓回報率及價升機會都低過買高息股,倒不如吼位買入高息藍籌或者盈富基金

    DT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正如文中所言,這並不是買樓與否的問題,而是一個投資計劃的問題,希望該夫婦本身有好計劃吧。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