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星期四

對著作有意見不妨寫過來

早兩日收到blog友的email,就著作給予了珍貴的意見,當中有發問問題,所以發文分享及回應,可能其他讀者也有類似的感想吧。


Keith的email:

剛我看完你的新作,以下小弟的愚見。

這書極度缺乏內容!大部份文章都在你的blog曾看過,只是把他們重新分類,編排由淺入深 讓讀者更容易吸收理解。

這書極度缺乏內容!我從書中得到的答案很少,卻更令我產生更多的問題。

這書極度缺乏內容!我思考的時間比我看的時間多更多。

以上純搞笑。

不過書的讀者定位感覺有點含糊,如果是完全新手,會感覺是看散文集,亦很難理解書中的內容(內容行得太快?感覺如果是以前少接觸理財書籍的會不明你想帶出的問題)。

如果是有跟開你blog的,可能會感覺很熟識,變相覺得明明是免費看的要收費了。我是年初才看你的blog,但也感覺內容很相似。不過編排得好好,前提如果讀者有留意封面內容和下面的小故事。

看完你的書,我的問題更多了,亦更令我自知不足,有幾個位置很感觸。

我4-5年前還是「月光族」,純因為個人一些小問題,去了圖書館借書。每日lunch就睇書,限定自己二星期內一定要睇完,這樣維持了二年,原來計算一下自己居然看了這麼多本書。原來幾年前我的收入還是8-9千,計數時都是計一條「死數」,很多東西都是覺得沒可能。現在我的收入是2萬多,還是基層,但想法已經改變了,原來只是幾年前的事。

可惜的是我想得到解答的問題還是沒有,我好想知究竟怎樣管理現金流,究竟資產值是否不重要。有關買樓的程序,選樓等知識我都想知(雖然我暫時還未有居住的需求)。還有我聽說首期 400萬以下的樓是不能9成按。

另外,有一樣你本書出錯了,你不應該把iphone(or Apple)跟facebook和Microsoft放到一起,Apple是用軟件去賣硬件,Microsoft和facebook則是用軟件去賺錢,所以門檻來說Apple 也是高的。

至於,《永不當田雞》那本我可能要下一年才能看了,明年再給你評語,如有得罪請見諒。
還有,可能我都是數理系出生的,感覺上如果有一份guideline可以跟會容易點上手。

坊間好多理財書,不是太macro地講大環境和經濟(但又copy and paste報導的多),就是太micro地研究「蠟燭」怎樣「插」,或者點樣記帳還信用卡等。看到你說破產那一篇時我真的笑了,因為我試過幫朋友搞破產,亦曾經借了書來看。

如果可以多說一點中間的題材,我會很高興的,當然你需要顧慮太多讀者,實在很難。

互勉之,Merry Christmas!


止凡回應:

收到這麼大篇讀者意見,在回覆中沒有好好作出回應,留待發這篇文章才好好整理及給予回應。

首先是Keith指內容重覆,其實這是一般blog友出書的慣性,就算在討論區比較熱烈的發文者有機會出書時亦然。當文章有一定的瀏覽量時,出版社都很樂意建議把文章內容編成著作出版。出書能讓這裡的blog友算是有個紀錄,加上出書跟網上發文的接觸面是很不一樣的。

今次主要是希望藉著出書去讓更多人分享到財務知識,版稅不版稅都不是我的考慮範疇(其實寫多幾本都不夠我一支股票的一年股息噢)。這本書主要心血在於用心編排內容,將散亂的blog文(近1000篇)有序地排好也花了不少功夫。如果有下一本著作的話,我還是會注意一下內容方面,盡可能選一些新鮮內容會較好。

第二是有關讀者定位問題,其實這都不只是著作的問題,更是寫blog時偶爾都會想的問題。思考過後,還是寫最喜歡寫的東西,還是寫自己覺得最有意義的東西,最能幫助別人的東西。反而,太商業化,太規劃化,為賣紙而定好位,把著作的內容都改變去遷就定位原則,編寫出來的東西未必可取。就以這個blog為例,其實都沒有一個好好的定位,每篇文章有深有淺,從blog友的瀏覽量及反應,我都大概能了解每篇文章的受歡迎及接受程度,深淺及題材確實有很大影響,但我還是沒有因此而減少寫某類題材或多寫某類題材,所以這裡的文章好像野草一樣,包羅萬有,就是這樣的隨意性,形成了這裡的一種「氣質」。

Keith提到看完我的書,反而問題更多了,亦有感自知不足。我看到這裡是很高興的,因為這證明我的著作對他的確有所啟發。知己不足,這就會形成一種推動力,努力去吸收知識。反之,自滿者,進步空間較少。他亦透露了自己的故事,他由一名「月光族」,月入8-9千變為增長了不少財務知識,又月入2萬多元的人,實在恭喜,這算是真人引證了計劃未來的確不是靠一條「死數」,人生充滿變數,尤其是有財務知識的人,幾年間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處境。

除以上論點,Keith問了一些問題,好像怎樣管理現金流、究竟資產值是否不重要、有關買樓的程序及選樓等知識、首期 400萬以下的樓是否不能9成按等等。其實這些問題,得到別人一兩句回答「是」或「不是」,其意義不大的,反而有機會可讓自己好好研究分析追求知識,自己去找答案,比起聽別人的答案來得更好。其實如果Keith用心看畢這個blog的舊文,相信他應該有一個不錯的財務知識基礎,再找任何自己想要的答案,應該不是難事。

有一點被Keith指出著作出錯,他認為我不應該把iphone(or Apple)跟facebook和Microsoft放到一起,主因是它們的賺錢模式都不一樣。我完全明白Keith的意思,亦很多謝提點。不過,其實該段文字並不是討論它們的賺錢模式作類比,只是指出這類企業都不用太多租金成本,這些企業都不是資產持有人能「吸血」的對象,所以其賺錢模式相不相同在這段文字未必相干。

有關guideline這個問題,在真實世界追求知識,我想還是不要追求像讀書時期的guideline好了。我也是理科出身,原本也有類似想法,但隨時間過去,漸漸明白這個世界或投資理財事宜未必總有最佳答案的,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同意Keith所言,的確坊間的理財書,可能太宏觀,又可能太技術,如果可以多說一點中間的題材就更好。但又回到定位問題,加上正如他所言,需要顧慮太多讀者是很難的,但我日後也會注意一下。

看來這著作替Keith帶來不少共鳴,他一口氣亦說了很多意見,十分感激。如果大家看過都有任何意見或提點,不妨告知,我定必會逐一認真回應的。

祝大家聖誕快樂!

6 則留言:

  1. 總覺得成功既投資應該要很簡單,不用受太多消息影響。
    回報穩定並且有好的增長空間。
    比起快上快落既股我個人會選擇營利同息口穏定的!
    年尾聖誕禮物就係股息 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這樣認為,穩當地賺錢最好。

      刪除
  2. 匿名27.12.14

    哈....尋晚入黎掛住睇....唔記得左留言.....諗住入黎恭祝止凡兄及身邊人聖誕快樂~~~^.^

    回覆番有關主題先.....其實理財或者投資都好....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好難話有一套全部人都適用既guideline丫.....就好似就算大家都係傷風感冒.....唔同人都可能需要唔同藥一樣....有d人會藥物敏感...有d人食完某d藥之後會眼訓得滯...唔適合番工咁.....所以好難一本通書睇到老...

    回覆刪除
    回覆
    1. 祝你聖誕快樂及新年進步。

      我也十分認同,的確人人不同,花時間尋找guideline,倒不如增進合適自己的財務知識更實際。

      不知你高姓大名,不妨留下名字,日後交流更方便。

      刪除
    2. 匿名27.12.14

      哈~實情我地之前已經交流過......我就係Samuel......不過之前係facebook留言....真正來到閣下部屋留言就第1次....請多多指教~

      刪除
    3. 多謝Samuel,日後多點來訪吧。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