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

「量入為出」怎理解?

這篇文章分享的話題好淺 ——「量入為出」,但其實又可以好深入。「量入為出」就代表「花費比收入少」,即「live below your means」,兩者對等嗎?若大家有看《富爸爸》一書,會知道作者極不贊成「live below your means」,是否反過來解讀為「花費大於收入」?這樣理財可行嗎?




數年前曾與網友作過討論(見《理財概念的思辯》),這個看似矛盾的概念實在難以表達。想帶出的理念是,別以收入去限制自己的思維,但這並非贊成「花費大於收入」的說法。

好比營運一家公司時「開源」與「節流」的想法。一般來說,公司應該要有雄圖大計,作開源之舉,公司開支都需要有成本效益。公司內的財務總監負責管着財務,把公司的計劃交給他們看看,讓他們評估公司財務能否應付,有需要時甚至要融資。

然而,凡事「量入為出」,就似找個財務總監去管理一家公司,他們多是會計底子的,不少會計底子的公司大班,一上任就縮減公司開支,裁員瘦身,用節流的方法去交業績。這個操作有個壞處,就是把公司越做越細。當然,實際情況更複雜,要按不同市況作開源或節流的決定,尤其若風險值太高,縮一縮也無妨。

個人財務大概也有類似思維,「量入為出」是需要的,這是財務總監管好公司現金的思維,但以財務總監的思維去搞個人財務,就變成「live below your means」。可以的話,應多想開源,開源時有機會需要開支,再想辦法。

舉個簡單例子,你可能於工作以外發展一門興趣,更有機會把該興趣化成收入。例如你喜歡攝影,不妨多影靚相,成為攝影專家,參加攝影比賽,甚至做攝影KOL,開班分享攝影心得,開網購或實體店賣攝影器材等,認真發展一下,別只局限於手持一部單鏡反光機假日影相自娛。想得遠一些,每個步驟可能有額外開支,那些支出是否不值得花呢?

那就是富爸爸推動的一種思維,有點生意人的頭腦吧。若只看着固有收入去想支出,那就故步自封了。但當然不是要把支出增加至大於收入,財務總監的量入為出仍是重要的,別為興趣搞到一屁股債。

再進一步,其實看着收入來花錢還有一個問題,不少人會讓收入影響了支出。香港人很容易跌入收支陷阱,就是收入高一點,支出就會大一點。例如加了人工,就會換車、換樓、多去旅行等,總會令自己剛好花掉大多收入,即倒過頭來說,因為收入多了而花多了。

要跳出這陷阱,可作心態調整。假如今天你月入3萬元(假設3萬元算能生活安好,若收入太低而生活也成問題的,就另作別論),消費大致有一個模式,幻想下若月入跳升至30萬元,你能維持着差不多的消費模式嗎?若生活安定下來,過了「不惑之年」,收入超過日常生活所需部分,收入多寡不應太影響消費模式。或許,投資模式則會改變一點吧。

聽聞大劉以前喜歡開party,有很多紅酒。後來年紀大了,紅酒多是送禮,始終一個人,再有錢於生活上無太大分別,犧牲太多去追求超高收入,值得想想「性價比」的問題。

由量入為出,說到開源節流,再說到調整生活支出心態,整套理念與財務自由有很大關係,不止更容易達至財務自由,更能找到好心境,因物慾是令人不滿足的原因,搞不好,即使財務自由也終日不安樂。

文章連結:imoney

23 則留言:

  1. 創業係開源方法之一,但有好多人一聽到開公司租地方請人等等認真發展就會覺得好大風險,有機會輸身家,不如安份打份工好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同投資一樣,你對自己創業嗰個範疇熟悉,有了解,有信心,最後就算失敗都有機會係環境唔配合/自己忽略一啲重要細節。了解不足地創業,真係隨時輸身家。

      刪除
    2. 今時今日,創業可以成本好低,甚至零成本,而且創業只是其中一個想法

      刪除
    3. 好似我4年前創業都係用了大約一万元左右租個倉,現在基本上收入多過租金好多,雖然行頭狹窄但都算是行頭上有少許名氣,加上自己正職又能配合到自己開的公司,算係好彩。不過創業過程真係好辛苦有諗過放棄

      刪除
    4. 奮鬥後的成果,對理財態度又好,勁

      刪除
  2. 小弟有有運,早幾年開咗間公司仔,賺大錢唔使諗,不過都叫三餐溫飽.收入比起以前打工係高咗,不過支出都冇乜大變動.(可能因為單身寡佬,有冇乜嗜好,最多收工打下籃球)儲錢比例都算高(70-80%).現在正努力學習將積蓄投資,希望早日財務自由. 多謝止凡兄無私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嘩,自己生意,真好,加油呀

      刪除
  3. 除了“量入為出,開源節流,再調整生活支出心態”等之外,香港的年輕人應該不斷地投資自己。投資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系統地研讀一系列價值投資的著作(不是看,是研讀!),從Benjamin 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開始,再把那些長期能夠打敗大盤的價值投資者的論著一本一本地研讀,大概30歲之前你就能夠賺到第一桶金。相信我!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錯,這也是一個好方法,多謝Ch兄分享

      刪除
  4. means. Live below your means.

    回覆刪除
  5. 調整生活支出心態
    聯想起斷捨離
    收入增加=>物欲增加
    但如能對物件、人際關係,採取斷捨離,情況就會改觀

    回覆刪除
    回覆
    1. could elaborate more? thanks

      刪除

    2. If we priotise our needs and desires, ee will focus on the most valuable stuff/people.

      Take this as an example:
      Many ppl spend hours on the internet, browsing the updated statuses of fds/netfriends. But they may not hv tim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family and beloved ones.

      When it comes to materials, most people want more, better, bigger, more luxurious.
      Why? Maybe that may match their social status, or simply because they wanna show they can afford it.
      But is the stuff necessary/essential for them?
      Probably not.

      Another example:
      Some people love buying sports equipment. The more they buy, the better they feel. But what'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purchasing it? Their desire to get healthier.
      Instead of the equipment, probably it's their lifestyle which has to be changed drastically o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goal.

      By focusing on our ultimate goal, we can be a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 person without purchasing/keeping too much stuff or wasting time on unimportant activities.

      Not sure if I have got the messages of this blog entry accurately, but this post indeed has given me some insights and made me think.

      刪除
    3. 簡潔易明,貼近生活

      刪除
  6. (๑˃̵ᴗ˂̵)و ̑̑受益量多,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7. 這個年代,經常聽到朋友說『工作辛苦啊,要獎勵自己』,所以要常常換新電話,或多去旅行。

    但結果是,他們習慣了經常『要獎勵自己』,所以更加要『工作辛苦啊』,形成了一個循環。

    量入為出,簡單生活,都是財務自由的必備條件。

    回覆刪除
  8. 開源節流,小薯感覺上是心態問題。
    開源給人的感覺是加「辛」,又走出了comfort zone,不確性高,就覺得風險大。經驗之談,通過自我的職業,深化擴闊相關的領域,做足準備,其實創業的風險較低。
    反而,節流只要降低一下生活質素,就很容易達到,也較快得到成效,不過不能持久。

    正如護城河,專利、brand name等能控制價格的護城河,比成本效益、規模經濟的護城河更深更闊。看APLPE跟富士通已看得出來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似你是"開源"的過來人喎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