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股市常賠錢的真相

在玩任何遊戲之前,當然要先了解遊戲規則,連遊戲怎樣運作都不清楚,怎會成功呢?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了解一下遊戲的成功率,成功率太低的遊戲,未必值得玩。




舉例,應徵一份工作,對於工作要求及薪酬等資料當然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連份工幹甚麼都不清楚,實在有點兒那個。見工者於準備面試之前,至少也要準備一下面試時有機會被所問及範疇,了解面試形式、與及公司所想要的員工之類。

更進一步,應徵者可以了解一下該崗位實際上有多少空缺,有多少競爭對手,從而估計一下成功率有多高,起碼心中有個譜。當然這些資料不一定能得到手,但若從這角度理解這個遊戲的成功率,將更能掌握結果。

好似每年政府招聘政務主任(俗稱AO),2018年度有48個空缺,當時吸引了1.5萬人申請,即超過300人爭奪一個位。面對此情況,衡量一下自己甚麼「新鮮蘿蔔皮」之後,決定自己應否參與這遊戲?又或者以適當心態去面對這遊戲(失敗是應該,成功是喜出望外),這會更可取。

網上看到一篇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標題為"Do Stocks Outperform Treasury Bills?"。該研究報告分析了從1926年至2016年的美國股市數據,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1.追蹤了26,000隻股票多年數據之後,發現大多數的股票投資回報率比國庫債券的回報率還要低。

2.從1926年至今,股市所累積的投資回報率,絕大多數是由4%少數表現最好的股票所創造出來的。

3.盲目作分散投資,回報率會很差,因為這操作忽略了股市回報主要由少數股票所產生。

以上的研究報告結果正正解釋了為何買股票的人總是輸多贏少,這未必與分析技術、操作技巧等因素有關,而是要於股市中有好回報的股票比例太少,間接令這遊戲的成功率變低。就好像考政務主任,考不到的話,不代表你很差勁,只是代表你正常,因為絕大多數人於這個遊戲中都會落敗。

知道一個遊戲的成功率,又知道自己的料子,大概能做到知己知彼。明白大多數人都會於市場中損手,可以做的,是找出大部分人損手的原因,找到自己能與眾不同而穩勝的方法。另一個方法是放棄此遊戲,跑到別的地方再戰。

舉例,香港物業市場應該是另一個戰場,雖然我沒有看見類似上面針對樓市所寫的研究報告,但按觀察,若整體大市上升,樓市所創造的價值升幅大概不會只來自當中的4%物業,這遊戲相對容易玩得多,成功機會較高,這或許是香港人靠物業發達多於靠股票發達的原因。

此文同見於《經濟通》的《財識兼收》專欄

32 則留言:

  1. 止凡兄新年快樂,第一次搶了頭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甚麽事情都可從人性說起,包括股票,因為股票從IPO到日常買賣操作,都是人在買賣。

      我們都知道應買入好的股票,但一家營運狀況良好,甚至年年賺大錢的公司會上市,簡單來說就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鵝,為甚麽要上市與人分享?

      當然,有部分公司是因為希望透過集資,將公司做大做強;也有一部份是市道不好,必須把賺錢的公司上市集資套現;也一部份公司更多的是明白印股票比正正經經做生意易搵錢的多,上市就是為了圈錢。

      我並非認為人性太黑暗,只是別人與自己非親非故,由買入一家公司股份便應明白,利益是買入一家公司或長線持有的唯一理由,而更能摸透人家上市的原因自然會避免很多買入差勁公司的情況,畢竟在招股書中,每個人都會講很多鴻圖大略,這些都是必然的,因為那是廣告,是要你買野的,但更重要是他為何賣野,這才是未來該公司是否仍會值得持有的關鍵。

      刪除
    2. 按此道理,長期有可觀盈利的公司的確會佔市場上的少數,結果很吻合噢。

      刪除
  2. 止凡兄新年快樂。我估計經常看股價,容易影響心情,再影響思考,最後導致太多操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有這個關係吧,以前也有寫過。

      身家越計越少
      https://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10.html

      多久看一次戶口?
      https://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_15.html

      刪除
  3. 我認為這些硏究都有偏差,計入的時間太長,有誰有命作九十年的投資。這種報告也沒有計入實質回報。
    Bernstein 的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ment 有很好的論述。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上網見到pdf版本,有時間閱讀一下。

      刪除
    2. 竟然有pdf版?!?!
      等我當年仲喺圖書館借完後續頁續頁scan......

      90後 天

      刪除
  4. 任何遊戲要懂得玩才去玩,否則輸錢居多。
    例如有人20年前買上海樓,到左而家都無升值,點解?
    97年前買香港樓例如是深井海景樓,而家都要輸錢。
    買大陸樓,香港樓唔係贏硬嗎?
    同樣買香港股票,20年前買兩電一煤,同買Wing Yee或者部份國企股例如中女,已經差好遠。
    所以投資前一定要做功課!
    未來可見好多買日本樓,大馬樓,英國樓甚至部份大陸樓,香港樓等都要輸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選股選樓的技術,當然重要,投資前一定要做功課。而這個研究是指出機會率,如買香港樓,輸的就只有你所舉的例子吧,其他的,都在賺錢。

      97年買樓未返家鄉?
      https://cpleung826.blogspot.com/2018/07/97.html

      而股票,正正常常能穩賺的,如兩電一煤,港鐵、港交所、領展之類,佔數千家上市的一小部分。想帶出一點,股市要贏,需花不少力氣,而香港樓市要贏,未必需要花太多力氣。

      刪除
  5. 又不可一概而論,公司發展的階段不同,回報也不同,用大市去概論股票不太公平,treasury bills 卻可以一概而論,因為都是跟著息率大勢而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時,跟你恭喜發財,你和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刪除
    2. 祝亂博及家人身體健康,豬籠入水。

      刪除
  6. Hendrik Bessembinder先生的長達40頁的宏論Do Stocks Outperform Treasury Bills?我實在沒有這個時間去閱讀。我就以1926年1月至2015年12月S&P 500指數這90年的Dividend Yield平均數據與它的平均Capital Appreciation(價格演變所代表的資產增值),以及這90年來美國10 Year Treasury Rate的平均數據進行比較。
    當然了,我們認識到購買10年期的美國國債的收益主要是利率,這90年的平均利率是4.96%。
    但是,買進S&P 500指數(股票的代表!)則有兩種因素去確定,即:
    Dividend Yield±Capital Appreciation
    S&P 500指數這90年的年平均Dividend Yield是3.87%,明顯地是稍低於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但是,不要忘記了美國是一個“成熟”市場,長期來說,讓數據說話,是真正的資產增值,而不是資產減值!美國這90年的年平均資產增值是18%!那麼,3.87%加18%是21.87%!
    況且買股票的人並不是每一個都是傻子,在10年期國債利率非常高的年代,如,1980年至1985年這幾年的國債利率高達10%,甚至高達14.59%(1982年),你說他的閒錢回去買股票還是買國債?通常來說,國債收益高時,股票的收益就低,一般而言,二者是負相關的,而像2012年到現在,二者國債利率與指數的派息率都低(低於3%,常常是二者都是2%以下!)真的不多見。加上Hendrik Bessembinder先生使用的數據庫中的26000個股票有沒有它們的長期Dividend Yield,假如有,我們是否可以選擇那些平均高於S&P 500指數的年平均Dividend Yield是3.87%而派息高的公司股票?為什麼一定要買低於這個數值的公司,甚至不派息的公司?假如它的數據很充分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專挑選S&P 500指數這500個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派息穩定與高派息率的公司,那豈不是收益更高?
    香港也和美國一樣,是成熟市場。恒生指數是1964年由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先生所創製,他因此被譽為“恆指之父”,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發佈。假如我們就從恆指開始公佈的1969年12月的155.47點開始,到2019年農曆新年年假之前的最後的的一個交易日-2019年2月8日的收市27990.21點止,這50年來的資產增值是否高達35.8%?34我們也知道自從恆生指數公司從1973年5月到現在,每一個月都公佈精準的月平均Dividend Yield,而它的長期平均派息率是3.63%。可惜追踪恆指的盈富基金歷史太短,不然,光是買恆指基金就前途光明了,對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26,000支股票為研究對象,相信很多是垃圾股,能入S&P 500指數的已經有一定水平,而500支佔26,000支的不足2%,即S&P 500指數的500支與另外的500支股票在賺大錢,依然不出4%,數據所得的結論仍算合理。

      其實散戶若買指數中的股票,已能大大增加勝算。

      刪除
    2. 去年暑假,我在第二次精讀完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後,就設計了一種重讀這一本書的嶄新方法,這就是使用三種不同的身份去將這一本書,分別是:一,防禦型的投資者身份。二,進取型的投資者身份。與三,成長股投資者的身份。當然了,其中我認為不管是什麼身份都必須精讀的篇章不少。所以,這本書的很多章我起碼讀了5遍。事實上,其中的很多章我不止讀了5遍,而是超過10遍!
      為什麼要這樣做?道理很簡單,當你越熟讀這一本書,你就一方面越能掌握得賺錢的方法更牢靠,另一方面,你就越能深切地知悉投資會失敗的主要原因。
      Graham在教導人們如何選擇成長股時劃上一個大大的U型,在這個U型的左上方,有一大推在牛市時被炒得股價飛上了天的小型股,甚至很多還沒有盈利記錄的新上市的小型股,只要大市下跌25%左右,它們便會急速下跌,很多時下跌超過90%甚至更多,而造成市場參與者(大部分是投機者!)永久性的虧損。在U型的右上方,有不小被追捧的大型成長股,盈利與財務狀況都不錯的公司,但就是股價一直被炒上了天。所以,只要那怕是大市僅僅是下跌了25%,這一類公司都不約而同地下跌一般或以上。人們在追高博傻的牛市過程中為它們付出了過高的價格,在下跌一般之後認賠出場,也會造成永久性的虧損。假如不認賠出場,就會一直套牢在高高的價位上,而不知何時才能回返故鄉。
      不單止投資成長股需要在U型的底部尋找,甚至防禦型的投資者與進取型的投資者也需要在這個U型的底部尋找他們的投資標的。
      投資能夠賺得到錢可說沒有任何秘密,這就是Buy-Low!不管你是使用Buy-Low-Sell-High Approach,如Graham;或是Buy-Low and Hold Approach,如John Keynes,歸根結底就是需要Buy-Low。所以,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需要確切地認識什麼叫做Low。沒有秘密!

      刪除
    3. “這一類公司都不約而同地下跌一般或以上”是“這一類公司都不約而同地下跌一半或以上”之筆誤,見諒!

      刪除
    4. “在下跌一般之後認賠出場”是“在下跌一半之後認賠出場”之筆誤,見諒!

      刪除
  7. 匿名8.2.19

    其實股票與樓,屬於不同保存財富的形式。一個正常人以樓去保存自己財富,很少會與許多其他人分享業權。但儲存股票往往是失去控制權(例如被供股批股種債),小投資者的處境其實相當被動。反過來說,願意承受失去控制權的風險,又或者經過一定分析認為風險可以接受,一些股票就能提供較高回報,或者是樓不能提供的分散作用以及流通性。大概回報率不是唯一的思考點。

    新年快樂
    T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金融海嘯後,更有聲音指證券式的資產始終不及磚頭,因為證券太容易被加印,印銀紙惹的禍。

      刪除
  8. 'do stocks outperform treasury bills'只是一篇一概而論,毫無新意見的文章.

    我個人也看不出此文如何'以上的研究報告結果正正解釋了為何買股票的人總是輸多贏少'.

    其實股,與樓與treasury bills是三種完全不同的投資物. 強行拿一些宏觀數據比較, 沒什麼意思.

    事實上, 是有一些分散投資的人可以長期有好回報. Walter Schloss, John Templeton 就是很好的例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看了上面某幾位的留言,再看Joseph兄的留言,大概明白你的意思。該研究的數據拿整個股市來看,當中充斥著九成以上的垃圾股,對價值投資者意義不大。

      然而,太多散戶醉心於那些「垃圾」之上,使買股票而賺的,很難和比較少數。相反,買物業而賺的,比較易和比較多人,其實這與我的觀察頗相似。

      當然,「很難」與「比較少數」,不代表世上沒有,你所提到的兩位都是大師級,大師級做得到,不代表多數人做得到,多數人做不到,不代表無人做到。

      刪除
  9. 恭賀新禧,多謝文章的分享。

    我剛Google了一下那篇文章,因為自己沒有太大的動力看完整篇研究,所以只看了作者導論和總結。大致上認同你的看法,用來比諭招聘政務主任的想法很恰當。

    個人對那文章解讀是:在長線(20年以上)的條件下,不用說絕大部份個股或主動型投資者都沒有辦法跑贏大市,甚至連現金也跑不贏。(t-bills基本上就是現金)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信這現象,於不少地方的股市都會出現。

      刪除
  10. 2.從1926年至今,股市所累積的投資回報率,絕大多數是由4%少數表現最好的股票所創造出來的。

    //這應該是所有致力學坐功的股海毛蟹(包括小弟)值得記下的重點。而且,本港主版素有提款機之稱,良莠不齊的股票群中可能連4%值得投資甚至長坐的公司也沒有。坐字派宜小心不要坐中㩒釘。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估計在香港股市中,能長期賺錢的,大概是恒指那50隻,再加多一二百間股票公司左右吧,佔二千多家上市公司已經超過4%了,已算不錯。

      刪除
  11. 匿名9.2.19

    以城市的角度去睇,整個香港算是同一地區,樓價齊升齊跌。其他國家的樓市亦集中某一兩個城市,買錯其他地區,回報可能不如預期。
    三才劍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香港樓的概念去買外地樓,很容易出事。

      刪除
  12. 舊年股票投資組合輸16%,今年(到2月12日)卻贏10%,除了月供股票外基本是什麼都沒有做。
    所以有時候什麼都無做比起經常炒出炒入更好。

    回覆刪除
  13. 股市要常賺,絕不容易,付出的努力不少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呀,三兩年可以,三兩十年不容易。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