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為賺AH股價差而找行業?

一直分享工作坊回應時,其實都是隨心的對答,沒有非常嚴謹地找資料數據分析,這可能令不少追求這方向的blog友有點失望。話說回頭,每一個工作坊的回應,我都是出於簡單的第一反應、感覺,沒有機關算盡的修飾,這樣看起來更真切吧。




Somi提問:


AH股差價問題,不買內銀股的話,可買什麼行業呢?


止凡回應:


其實我不太明白買什麼行業跟AH股差價有何關係?我曾經在blog內分享過投資內銀股的話,可以透過AH股價差來增加股數,但這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因為自從滬港通之後,A股都未試過低於H股。

但重點是本身內銀是我喜歡投資項目,只是今天的遊戲有了滬港通,AH價差更進一步賺股數,而不是相反去為了賺AH股數而投資一些自己不懂的東西。這概念要小心,投資的重點是看投資的東西,而非投資的遊戲。


後記:

我發現有不少股票投資者都是針對市場上的政策與漏洞去作出投資,事實上,單是研究上市公司的規條也可以有不少合理的獲利機會。所以,賺取不同地方上市的價差,例如AH股價差,也算可取的做法。

曾經聽過一些透過研究上市規條的賺錢操作,舉例,一些公司在重大股權逆手之後兩年內不可以有重大的資產變化,公司的新主花錢買殼回來,可能想幹一番事業,而如果兩年內大手注入資產的話,又可能有問題,證監會與港交所可以要求以新上市的規格去處理。買殼的目的就是不想面對新上市的規格,所以新主唯有等,把買回來的殼股都先放在一邊。

到兩年期夠了,有心搞好公司的新主就很有機會有大動作,注入資產幹一番大事。有部份投資者就會留意在這些條件這些時機下的公司,即研究重大股權逆手後接近兩年,股價仍在買殼價左右的公司,買入博它有大動作令股價大升。

曾有人利用這方法統計過,若買賣的數量足夠多,從機會率看,這個邏輯的賺錢方法算是可行的。我們不能說這是沒有道理的操作,背後所需要的都是財務知識,是對規條的分析、研究、了解,對這類公司做足功課,真金白銀的投資。

只是人人性格不同,操作不同,單看買殼行為,為的是盡快上市,幹的是財技動作,與一家穩當做生意的公司可能有點相違背,如果以企業擁有人的角度看,很難會決定買入這類「財技股」。然而,我們不能否定這些財務知識,只能說不是我杯茶。

最重要的一點是投資者需要明白自己在賺什麼錢,你所賺的錢從何來呢?類似這類AH股差價,利錢可能是兩地掛牌上市的背景不同的問題。又或者博上市公司大動作的操作,利錢可能是來自對規條與對追蹤公司的熟識。最怕是自己在做什麼都不清楚,例如蝕了就由短線變長線,話長線持有的見走勢不對勁又加入止蝕位等,這都要小心。

有關重大股權逆手後兩年才能有重大動作這類操作,看看有否blog友能分享更多,因為這又是隨心所舉的一個例子,望高手指點交流,大家得益。

14 則留言:

  1. 這一些特殊情況的操作 (股權逆手,重組,合併等等), 其實不只是在財技股手上, 他們也經常出現在實業股上, 而實業持有人做這一些動作的目的, 必有他們的理由(如價值釋放,踢走非主力生意, 生意合併減低成本增加派息), 研究它們會花很多時間. 但明白一切是十分值得投資的.

    我也在研究一些cases

    回覆刪除
    回覆
    1. 李生近期也施展了不少財技,值得我們留意。

      刪除
  2. 我舉兩個借殼上市的例子,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1)九十年代初,國內最大的電腦生產商Legend(即現在的Lenovo)把國內的電腦業務注入香港上市的聯想(992),之後收購IBM,現在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品牌。股價從當時計算到現在,不知翻了多少倍!

    (2)2000年科網股熱潮,日本的Softbank借殼香港上市的祥華(648)(現在已改名中國華仁醫療),股民憧憬Softbank會注入大量優質資產,把股價炒到天高。結果科網泡沫爆破,公司也從沒有注入資產,後來股權更易手。如果當時買入的投資者持有至今,真的輸到一殼眼淚!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鐘兄分享,一般來說,這類投資者很少看中其長遠的公司願景,只注重有否被炒高的機會,所以短中線下,兩個個案都算是有利可圖了。

      刪除
  3. 匿名13.4.16

    為賺差價而投資,,
    倒不如專注好的企業,,
    又專注於真正的投資,,
    若真是ah,,我的觀察名單有青島啤酒,,
    努力,,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另一個投資範疇,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

      刪除
  4. 止凡兄, 小弟目前諗緊為自己的價值戶口加入少少對沖元素, 請教下平時你有無做對沖的? 建議用什麼產品做對沖較好? (黃金ETF, 日圓ETF?)

    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篇文章談及一點我對散戶做對沖的看法: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1.html

      平時我也有買入一些實金作儲蓄及紀錄,但又不算是一種投資對沖的概念吧。

      刪除
  5. 巴黎咪試過搵AH 股差價LAW.
    應該有可能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呀,一來一回多了一半的股數。

      其實多年前已經聽過有世伯這樣做,買入AH股價差最大的股票,等其回復正常。結果有的回復,有的後來價差拉闊,但整體回報好像不俗。

      刪除
    2. 所以一講借錢, 期權, 期指, AH股差價, 炒樓, 買賣金銀等等, 總有人喜歡鬧鬧鬧, 根本唔同人有唔同結果. 與其批評, 指摘, 抱怨, 不如修好自己吧!

      刪除
    3. 收到禪師道理,多謝分享。

      刪除
  6. 匿名16.4.16

    會否出文談內銀 "以債換股" ?

    Carl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Carl兄的意見,有時間的確可以出文分享一下。

      其實我對內地自己想出來的金融處理方法,總是前所未有的,總抱有懷疑。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