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

匯控被罰令股價低迷

常常話投資時對數字的掌握不用太精準,但也要有個譜,有個感覺,尤其在重要事件發生成為城中熱話之時,不時都會對實況有所扭曲。投資者應該拿出數據大約了解情況,不要人云亦云,又不要盲目地使出「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止凡有見匯控近日股價低迷,罰款等問題嚷出不少流言蜚語,今天不如自己看看資料,分析一下其盈利能力。


盈利(美元):
2014年137億;
2013年162億;
2012年140億;
2011年168億;
2010年132億。

股東權益(美元):
2014年1904億;
2013年1819億;
2012年1752億;
2011年1587億;
2010年1477億。

派息(美元):
2014年0.5;
2013年0.49;
2012年0.45;
2011年0.41;
2010年0.36。

以上是匯控近幾年的業績數據,由於匯控的生意模式早已經成熟到不得了,所以超級簡單地只看看其盈利、股東權益及派息。從盈利看,過去5年以來,稅後盈利都是150億美元上下的數字,有時多有時少,沒有明顯增長的勢頭,尤其近三兩年更是倒退。

倒退的原因可以歸咎於罰款問題,沒有嚴謹地找資料,只隨手上網找找舊聞,發現匯控在2013年被罰19億美元,2014年有報導話洗黑錢事件又可能再被罰20億美元,而撥備年份及金額可能與實際罰款不一。有投資銀行更大膽假設,未來兩年可能每年再被罰款30億美元。投資者對這個數字掌握了,大約會知道罰款是什麼一回事,相對150億左右的盈利,這些罰款絕不算便宜,但也不是窮途末路吧。

正因為這些罰款事件,盈利在這幾年都沒多大增長,反而股東權益就逐年上升,「份子」少了而「份母」大了,形成股東回報率,或算成是盈利能力,每年下降。相對內銀的盈利能力及股東回報,匯控的確遠遠被比下去,只不過匯控跟內銀是在完全不同的金融世界下行事,所面對的風險也不一樣。

匯控的盈利被罰款壓著,但見管理層特意輕輕地增加派息,因此股價越是低迷,股息率就一直上升著,今天近6厘了,匯控有這個息率,情況不常見。除了股息率,市帳率也相對地低,多年來平均1.5元才能買到1元的匯控資產,今天不用9毛買到1元的匯控資產。

不知道大家有否留意,新聞也好,大行報告也好,總會喜歡在自己的預設立場之下,故意強化對自己立場有利的理據,淡化對自己立場不利的理據。好像匯控,不喜歡它的,一定會強調它的罰款連連,好像個無底洞,公司亦失去昔日光輝,低股價、高股息亦是「糖衣毒藥」。喜歡它的,一定會強調它的市帳率很低,低股價及高股息是史無前例,國際大銀行如此大減價之類,認為罰款亦是一次性而已。

以上一些都是超級簡單地看,大家會發現評價一間公司,正反都有理據,但有時分析可以持平一點,不用預設立場地唱衰或唱好。不妨把數據都列出來看看,高股息但沒增長,便宜但常被罰,是好是壞,自己衡量一下,不能決定的話,大可以選別的公司行動吧。

記得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渣打出事後還值多少? 》估計渣打出事後的價值,按這個文章內的方法也可以估計一下匯控值多少的,有興趣的blog友不妨試試看,有了自己心中的價值,就能判斷股票股價是高是低。

29 則留言:

  1. 如果罰款只是暫時性的就無所謂,不過如果她一直地違規被罰就表示管理層做生意出問題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天的罰款算是多年前積下的「陰德」,他日會否被罰就是看今天幹了什麼了。

      刪除
  2. 正如每次內銀公佈業績時,往往只會focus 係不良貸款額到一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呀,所以人家怎說都好,只可作為參考,最重要是自己看看實際數字,再作分析與判斷。

      刪除
  3. 匿名20.3.15

    看來嚟緊幾年他仍然要在罰款的問題上掙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且看看罰款實際佔去多少,我認為這又不是「天跌下來」的問題。

      刪除
  4.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依兩年一定會繼續比各國罰 這是肯定的
      2. 內部監控成效要時間看成效
      3. 難道150年來 不試過咁樣比人罰? 只不過各國為了保護自己國家銀行 排斥外資. 罰款在我看來只是反傾銷稅. 罰與不罰 根本話語權全在政府 官字兩把口 唯一我知道嘅系 政治一定唔會整死生金蛋嘅雞 政府 官字兩把口 唯一我知道嘅系 政府一定唔會整死生金蛋嘅雞
      4. 凡事不能睇表面 很多時候都不是單一因素 油價如是 國際銀行股價亦然

      得閑再分享

      刪除
    2. 多謝分享,我也聽過罰款是另類抽稅的講法,尤其是美國,要出招時真的任她怎說也行。

      刪除
    3. 匿名20.3.15

      個人覺得,對這些 too-big-to-fail 的金融機構如匯豐、摩通,監管機構罰款都不會手軟。

      各國政府為了保護自家銀行,用罰款去排斥外資?美國政府都好像對自家銀行摩通下幾重手罰款 ...

      刪除
    4. 富國銀行好像很少被美國政府罰款,地頭蟲的確不同。

      刪除
    5. JACK兄的第三點完全同意,大國除了值此增加稅収外,很大理由是保護本土錢莊.
      反而因罰巨款令股價下跌有利於想入大象的朋友

      但近年大象的管理層很有問題,四葉知道花旗楓葉等國,大象不單止不進取,反而減成本,令到収費貴又不方便人客,業績不消提

      而在香江,比較內銀和其他的進取,人家談論人仔高息之餘,它是原地踏步,大象話要專注針對VVIP戶口,人家也有VVIP戶...

      所以四葉反而是怕它的管理不善多於俾人作一次性罸巨款而引至未來幾年的業積有可能下滑空間

      刪除
    6. 十分同意若管理不善,問題比罰款更大,且要看看這是否與今屆的管理層有關,還是跟公司的系統架構有關。

      刪除
  5. 多謝止凡兄的文章分享, 匯豐渣打呢D經歷過全球盛衰咁多次又咁多年嘅大銀行, 細心分析靜靜想想買入價與回報, 必有所得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也算合理,若發現跌過籠的話,貪婪一點也不為過。

      刪除
  6. 匿名20.3.15

    滙控這價錢事情係好平,,
    無論從任何角度睇都係值得投資,,
    可惜這價錢也不能吸引我,,
    依然還在觀察中,,列入觀察名單,,
    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且要看看其所謂罰款問題的真正影響,還有是否有別的投資更吸引。

      刪除
  7. 金利來出左業績,唔知止凡兄有冇時間分享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特別才好分享,否則這樣出業績就評論一番,未必有太高可閱性噢。

      刪除
    2. 其實金利來小弟都有,都有值得探討既地方。你明明覺得內在價值比現價高,但係同一時間有証據顯示公司既輝煌時期已經過去。依仲情況既處理唔單止係一個操作既難題,亦都係一個心理既難題。小弟依兩日都諗左好多,得出既結論係: 跟價值行事,係未有更吸引既公司之前繼續持股。

      我覺得匯豐都有d咁既味道。自從金融風暴之後,銀行業花多左好多時間搞compliance,又罰款,自然少左時間搵生意同成本高左。冇咁易好似以前咁買一世買到發達架啦。但係代唔代表佢地冇價值呢? 代唔代表佢地既價錢同價值之間冇我地可以利用既差價呢?

      刪除
    3. 跟價值走,我也很認同,重點是對價值有所掌握,自然對投資決定有信心。

      刪除
  8. 匿名20.3.15

    止凡兄您好。拜讀你的文章已有一段時間,對於閣下豐富的理財知識深感敬佩。

    話說2009年小妹工作數年後,儲蓄約百多萬。當時差不多可以買到一層樓了。不過那時覺得股票更便宜,故此便買入內銀等股票收息。當時看過一些財務書藉,深信只要是好公司,買入價不貴,買入股票後留意公司的財務經營狀況便可。短期的股價變動是不用理會的,長期股價必定會反映公司內部價值的。

    6年過去了,當時百多萬的樓已升值至四、五百萬,但手上的股價卻原地踏步,這幾年的股票收益就只有股息了。雖說持有的公司業績每年增有增長,股息也算是豐厚,但眼見當日的儲蓄本可買到的樓房,現在卻只夠付首期了。內心少不免有些惆悵。理智告訴我樓市現在處於高位,股市處於低位,只要持股是好公司,盈利繼續增長,便不用理會短期股價。以前的我是挺有信心堅持的,不過最近卻開始憂慮。

    想請教止凡兄是如何經常保持正面的心態和信心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你支持及如此讚賞,但我又未必如你所說般厲害。

      不少人的確會對自己的投資決定有疑惑之時,又會說出「早知我點點點」,事實又有多少人可以準確預測呢?

      若我在98年買了科網股,到99年泡沫爆破前沽清。若我在07年賣股,到金融海嘯後買回。若我在騰訊上市時買入至今。

      有多少人能預估結果?巴黎兄在工作坊提過,賭場開了一舖「圍骰」,你會怨自己無買嗎?跟價值走,做合理的事,其他事情不要太介意,要知道什麼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你會更開心。

      刪除
  9. 匿名21.3.15

    自從匯豐為求短期業績, 接連裁員, 昔日大藍籌的光環也隨之而去。 再加上香港存款有五十萬保障, 匯豐失去比同業有低息財源的優勢, 逐漸倫為二流銀行, 再沒有信心溢價。而家的股價表現, 正正反映大眾對匯豐前景的睇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從存款保障政策推敲大型銀行的優勢被削弱,這觀點很有趣,多謝分享。

      銀行盈利主要靠息差,銀行的規模應能降低成本,而客戶的存款算是能做大基數的一環,可以留意一下存款保障政策之下,匯控在港的存款多寡地位有否被削弱,又可留意匯控在港業務佔全球比重,從而推斷這邏輯是否成立。

      刪除
  10. 匿名21.3.15

    而家全球印銀紙, 資金氾濫, 息率超低, 銀行呢類有牌財仔, 呢一兩年難有作為。 你見成日收到不同銀行 cold call 爭住想借錢俾你就知乜事, 以前息率高時,點會咁架,係市民叩門,要求銀行商借貸款。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利率低對保險業很不利,因為當中有投資回報為盈利一部份。而銀行的盈利主要來自息差,息率低不一定代表息差少,銀行的叩門邀請借貸行為又未必因為全球印銀紙的資金氾濫問題。我認為了解銀行運作對投資銀行股頗為重要,絕對值得花時間去好好研究。

      刪除
  11. 匿名21.3.15

    都是認為利率低, 即市面上資金過剰, 不利銀行股。 期待止凡分享一下對銀行運作的研究心得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以留意在不同利率時代銀行盈利能力有何變化,有機會也分享一下。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