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

全球最自由市場的香港

香港不知拿過多少次最自由經濟體,連英國、美國的主要城市都追不來,今天對香港有些威脅的城市算是新加坡吧。政府也好,企業家、商家也好,都說了不少自由市場的好處,更落力推動自由經濟體這個美譽。好像讀書一樣,「自由度」這一科目「考第一」,但是否任何範疇的「第一」都是好事情呢?每件事總有好與壞,對一個小市民來說,這個「第一」與我何干?有好處嗎?

近期香港有不少水貨客問題的爭議,止凡看到新聞,感覺的確煩憂,情況又越演越烈,警民衝突處處,更有支體暴力,聽見一些團體代表的言論及解釋,所提出的道理有時令人啼笑皆非,思深層點不知可怒還是可笑。看到今天香港的水貨客問題,的確增加了不少部份香港市民的內部排外情緒,現在每個星期都有反水貨客行動,香港政府不得不承認的確有一部份人不滿其管治。深層一點想,在某程度上,這個「最自由經濟體」的狀態,也成了這個情況的幫兇。
   
跟朋友討論到香港的「自由市場」地位,朋友的國際視野知識不淺,他舉例香港今天可以在同一條街內有四間便利店、六間電器店、八間金舖、十間藥房,不少舖頭更是同一品牌。這是自由市場,企業家、商家都不會覺得有問題,其理論是因為有這需求,有這顧客,能生存的就是最能付租金的,汰弱留強,這是自由市場的產物,絕對是對的。但朋友就不太同意,對這現象有所保留,連出名走資本主義路線的英國都不會出現這情況。

朋友就舉出一位在英國開餐館的親戚,親戚的餐館很好賺,而整條街就只此一家而已。當朋友問這位親戚怕不怕有別的競爭對手加入分一杯羹時,親戚很有信心地說不怕,因為根本不會發生。原來在英國一些城市開舖時,需要向政府申請的,英國政府會按規劃考慮,其中一個考慮是當地同區的同類店舖,如果太近有同類店舖的話,例如同一條街內已經有家餐館,一般都不會批出第二家,這防止惡性競爭。因為英國政府相信,在同類店舖附近多開一家,看似有競爭,但到最後兩家都不能生存,所以對開店類型有所管制,考慮過人流之類等因素才批准經營。

喜歡及相信自由市場的朋友會話,一條街能容下多少家?什麼類型的店舖?這就由市場決定吧,沒有任何人及組織可以精明得過市場,這是自由市場論的基礎。然而,朋友又舉了一個故事,指出猶太人與中國人在生意模式的分別。話說有條公路,很多車經過,但很遠都沒有一個加油站,於是猶太人就了解一下,決定在該公路旁開一個加油站,做起生意來。當生意好起來,其他猶太人見人流不錯,就看看那些停下來入油的人有何別的需要,於是搞下便利店、快餐店、咖啡廳、商場等,甚至最終成為一個小區,商業區。當中不同生意互惠互利,其中亦有不少經商智慧。

若然是中國人的模式又如何呢?第一位中國人建了加油站之後,懂得做生意的中國人見到他賺大錢,又會在不遠處多開一個加油站,盡可能搶其入油生意過來。其他的又加入,第三、四、五間油站,一直開下去,直至大家都生存不了,最終一起結業收場。

故事當然只是說來笑笑,但故事是其反映一個思維,中國人在做生意上的確有這個取向,不說太遠,單在今天的香港就已經看到類似現象了,拿自由市場來解說其美麗,實在還未看清其問題精結。自由市場所生產出來的結果是好是壞,也要看其參與者的態度、文化、智慧、取向,同一個系統,放到美國行得通,放到英國行得通,放到中國未必行得通,這是不同人種的文化背景問題。

有時,看到一個小小城市的香港,在多個範疇都名列前茅,我會停下來想想,這是好是壞呢?香港人又是否「受得起」呢?任何事情,取個平衡,社會會較穩定,我較喜歡中庸之道,少點戾氣。

22 則留言:

  1. 匿名15.3.15

    喜帖街,波鞋街,金魚街此等成行成市現象,未知閣下是否認同及有何看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你的分享,我與朋友們在討論中都有談及這個,這是另一個集中生意技巧,好像盛智文發展蘭桂芳成為酒吧地標,令所有人想飲酒都想起那處,同類店舖相互帶動,這是十分成功的做法。相反,文章中的故事所提及的加油店絕不能有這效果,至於水貨問題能否做到這效果,值得閣位深思。

      刪除
  2. 止凡兄已經帶出了問題既核心所在吧
    外國人批示商舖時會規劃
    中國人就不理會這個問題, 總之交得起租就不會理商舖們狗咬狗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尤其在不少分散業權的地舖地段,作為地舖業主,又怎會理會太多,租金回報差不多是唯一考慮。

      刪除
    2. 匿名16.3.15

      以一個例子黎講 我咁係好記得個金額
      係ifc廣場 有間書店 係澳洲過黎 一個月係3x萬租
      但因為被加租而需要結業 但報紙話 下一間商鋪係一間名牌連鎖店 用6x萬去租番書店原本既地方。呢件事令我覺得有點可怕。
      但係業主既角度諗 佢作既係正确既商業決定。所以好多既事物 係好取決於你用咩角度去睇

      胖胖

      刪除
    3. 匿名16.3.15

      更正 應該係唔係好記得金額先岩

      胖胖

      刪除
    4. 若然是IFC這類單一業主的大型商場,所考慮的因素又可以更多,絕對可以做成一個多元化的地方,吸引客源及人流為先。

      刪除
  3. 止凡兄呢張圖如冇睇錯應該係元朗,呢個位(燈位至燈位約100米)近呢幾年一到星期六日行要差唔多15分鐘先行到出黎,好難怪咁大怨氣,但要睇返唔止內地人,本地人都有唔小,因為元朗近年多左好多樓落成,但道路應該有十幾二十年都擴闊/改善過所以只會愈黎愈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元朗市中心的道路的確需要改善一下,每次去到都有不耐煩的感覺。

      刪除
  4. stanley16.3.15

    我睇到香港的所謂的自由市場是....金舖、藥房、化妝品、連鎖時候店等愈來愈多。過往只集中市區/遊客區如旺角、尖沙咀等。可惜的是...現在各區的大型商場都變得單一化,社區上的小店被淘汰,漸漸變成大量藥房、金舖、甚至是水貨店,也不是市民所需....(特別是上水、元朗、屯門)...我同意要社會穩定..必須平衡....只可惜政府總是視之不見/後知後覺吧才導致今天出現的果.....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然而,示威也需要顧及社會中其他人士的生活自由,今天越來越多示威團體的傾向都沒有照顧別人的生活,表示要所有人犠牲一點來爭取什麼,其實人人所追求的生活價值觀都未必一樣,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而嚴重地影響別人生活,這不太可取吧。

      刪除
  5. 不太清楚規劃部門是否會連競爭也考慮,很多時也見到同一條街有很多外賣餐廳。或者是每個城市都不一樣吧。我知道英國規劃部門更重視的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外賣店為例吧。如果一間店要轉用途由普通零售店轉為食店,都會評估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及徵求他們的意見。如果有人反對的話,需要再花時間跟這些反對人仕磋商。其實都係有好有唔好,好就是較體諒其他人,壞處就是往往極為耗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真的不同地區有不同處理,Ricky有時間可以在英國多留意驗證,讓我們多點資料,學習一下。

      刪除
  6. 一般商場大業主會限制場內的競爭,保障商戶的利益,商戶賺多了,商場的租值也會水漲船高。
    政府的考慮點則是為居民提供不同的商店/商品,為居民生活帶來方便,如果說是為了減少競爭,我會覺得奇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帶來多元化的選擇是一個考慮,而同類商店能否受人流支持,相信這也是考慮點之一。

      刪除
  7. 其實大型地產商係佢既管理範圍之內都有規劃同限制。當然啦,個規劃係同租金收入係有關係,即係話今年規劃左金行只可以開3間,但下年可以變成5間。賺錢要賺盡,對生意人黎講係好正常同合理。但對本土消費者就係一種不合理。呢個對立局面我諗3,5,7年都解決唔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商場有大業主,所以可以這樣做,地舖業權分散,這考慮更難實行。

      刪除
  8. 匿名16.3.15

    其實反水貨客,,理應要反埋香港人的水貨客,,
    因為佢地都係水貨客,,
    斷人衣食猶如殺人父母,,
    佢地都係搵餐食姐,,
    當然攪到人頭湧湧冇人想,,只是政府管理上不好,,
    人頭湧湧也好過有飯開呢,,
    只好大家將就下,,
    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16.3.15

      係冇飯開,,
      互勉之...
      cleverpeople...

      刪除
    2. 面對今天的情況,實在心煩。

      刪除
  9. 匿名16.3.15

    推介講東講西的其中一集 新自由主義: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Free_as_the_wind&d=2015-01-13&p=3173&e=292141&m=episod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分享,有時間按來聽聽。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