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又一次証明財務知識的重要

blog友「cleverpeople」在止凡的一篇文章半桶水才怕被批評內回應,從其他 blog處引用了一個值得分享的故事,今天讓我整理好再貼出來分享一下。


原文來自:http://www.snb.hk/blog/front/blogdetail.aspx?postid=76465&blogid=32983

由「咬長糧」變最低工資

正現金流是達至財務自由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除非你找到比現有回報更好的投資,否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誘惑,而輕易放棄現有的現金流。

我(筆者)媽媽的一位阿姨朋友「賢姐」,就是放棄了正現金流,由原來的「咬長糧」變為最低工資。她一直都在九龍城做清潔工作,是政府公務員,收入好,假期多。而賢姐老公則當小販管理隊。

政府早年推出「肥雞餐」,發放一大筆錢讓部分公務員選擇提早退休或離職,其實這筆錢數目都相當可觀。當年賢姐與她老公其實還有差不多十年才到法定退休年齡,但政府讓她們的「肥雞餐」銀碼都差不多達一百萬港元,這個數目對她們來說非常吸引。於是她們就接受了政府的「肥雞餐」,意味著她們放棄了未來十年薪金及永久長糧。

賢姐讀書不多,只有小學程度,有了這一筆錢,本來只想把錢放到銀行收利息過活。由於賢姐有超過一百萬的資產,所以她是銀行的理財客戶,銀行理財客戶經理不時向她推介基金,聲言其回報比做定期更高。

其實賢姐對投資不太認識,更加沒有太多投資理財經驗,但理財客戶經理經常在銀行服務她,基於對客戶經理的信任,於是便小試牛刀買下幾萬元試一試。當時大約06-07年,股市非常亢奮,她所買的基金都有升。

之後,每當有新基金推出時,經理都會叫賢姐買,當然她亦會買,但她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東西,總之有錢賺就可以。當然到了08年金融海嘯時,賢姐所買的基金大約跌了六成,大部分到今天還未「返家鄉」。

另外,當賢姐的基金蝕價而不能沽貨時,她就嘗試再去找工作,由於她以前一直都做清潔工,自然找回清潔工種。可是,近年大部分的清潔工都用外判制度,月薪只得5千多元,平均時薪只有十多元,比現在的最低工資還要低,還要一天工作十多小時,很小假期,跟她退休前的政府清潔工比較,簡直是差天共地。

所以這個故事總結,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如果還未找到更好的現金流回報及熟識的投資項目,不要輕易放棄現有的現金流。


後記:


很喜歡聽這類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故事,無論是成功神話,還是失敗教訓,總有不少值得借鏡的地方,能吸收別人的經驗及故事,自然能飛快地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你又從故事中得到什麼?

30 則留言:

  1. 08年聽唔少呢類似case,冇財務知識好易由有變無

    有左財務知識等於有左鑰匙,通往財務自由,只是時間既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呀,財商不足,連保護自己都不能做到。

      刪除
  2. 匿名2.10.13

    又一童話故事,以為雞雞肚裏有很多金蛋便劏了它。歷史只會不斷重演,就算當每人擁有財務知識後,只會更有知識的人賺左少d知識的人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人人都有足夠的財務知識實在不容易,今天的美國仍未做到,還差得遠呢。

      刪除
  3. she should have compare the PV (10-year income + 永久長糧) vs 1M HKD....
    another simple choice will be only one of them quit, another stay....

    回覆刪除
    回覆
    1. compare NPV? 懂這樣做的人已經不可能是這類故事的主角了。

      刪除
  4. 知識很重要,而且眼光要放長遠,切勿因短利而放棄往後的更可觀的利潤。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先苦後甜的道理,但又有多少人做呢?今天還不時聽見不少人主張及時行樂,反問明天死掉怎算的問題?!

      刪除
    2. 讓他們及時行樂吧!若不是靠這些人𣎴停的消費,他們口袋裡的錢也不會慢慢轉移到我們的身上。

      刪除
    3. 同意,世界的確要有不同的人存在,否則人人都像巴菲特,太悶了。

      刪除
  5. 如今世界經濟,其實大熊市可以話黎就黎

    但不知下一個大牛市會係幾時......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預測股市實在不容易,還看價值吧。

      刪除
  6. 同過d中左六合彩之後反而破產的人一樣, 因沒有財務知識 + 未處理過錢太多這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都想聽聽這類故事,作反面教材。

      刪除
  7. 匿名3.10.13

    所以世界上好多眼光唔會放長遠的人,,
    只睇眼前的利益,,認同3樓的分享,,
    以為雞雞肚裏有很多金蛋便劏了它。歷史只會不斷重演,

    正如現在的時勢,,有能力的人可以將自己的錢越滾越大,,
    反之就係賺粒糖就輸間廠了,,
    互勉之...
    cleverpeop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有知識的,問題也會看出機會,無知識的,機會也只會變成問題。

      刪除
  8. 於是她們就接受了政府的「肥雞餐」,意味著她們放棄了未來十年薪金及永久長糧。
    This part of the story is not correct. Although she opted for 肥雞餐」,she still could have her 長at her statutory retirement age calculated up to her date of leaving the service.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嗎?我不是公務員所以不太清楚故事細節,不過這是概念問題,就當她的情況是沒有長糧吧。

      刪除
  9. 請問肥雞餐後到60歲會冇長糧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太清楚,但長糧亦能折算成一筆過的金額,變成一個選擇。

      刪除
    2. 匿名4.10.13

      據我所知,係唔會冇長糧的。肥雞餐只係幫政府慳返由離職起至退休的薪金,及減低長糧開支。政府長糧的計算公式跟工作年期和退休/離職時的薪金有關,換言之食左肥雞餐,將來得到的長糧會較少,即是總損失為

      NPV(十年工資) + NPV(長糧縮水部份)

      聽講當年唔少專業職級的公務員食左肥雞餐,之後就舉家遷往外地(通常是子女已在當地讀書),一炮過買間屋,過半退休生活。當然,他們應計算過縮水後的長糧也足夠日後生活

      刪除
    3. 多謝分享。

      刪除
  10. 匿名4.10.13

    正確的財務知識很重要,但坊間流傳的甚麼死亡交叉,牛熊分界,如何買輪,如何買牛熊等則不學也罷,這些只是財棍教散戶炒出炒入如同賭博的財務知識。

    回覆刪除
  11. 凡事諧計數

    我發現,計數大於理智。假如正苦出的銀碼是一億元,真的要快快拿下它退休養老。

    計一計數,一個月幾千人工,一年即/近十萬,十年即/近一百萬,肥雞餐數目還是更小,單計這條數已經輸了整條街,還味計長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要計數,然而也要看看個別人士的理財能力,這個自己知自己事,有時一筆過給錢予員工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不是人人都有能力駕馭大數目的金額。

      刪除
  12. 這個故事還有個前傳,話說於80年代製造業仍舊當旺,不少工廠或勞動性行業開出的薪酬福利都比政府的薪酬福利高,委身政府的人竟然屬於少數.

    二十年過去,兩個當初不相伯仲的職位,現在徑謂分明.一個被迫經歷不斷轉工,人工愈轉愈低的過程;另一個則經驗了即使職位不變,工作量愈做愈少,人工每年跑贏通貨膨脹,提早退休兼可享肥雞餐的奇遇怪談.

    這故事對你有甚麼啟發?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的確政府工在90年代以前並不是吃香的,因為私人公司可以給出很好的報酬,但一直留守政府團隊的今天都十分和味,可惜今天才入政府的就沒有前人的退休待遇,但仍比私人公司好很多。

      刪除

熱門文章